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Müschen:将有国家风电占比达50%

来源:中电新闻网 时间:

中国电力报 中电新闻网记者 朱怡 见习记者 徐瑶

  KlausMüschen 现任德国联邦环境署(UBA)气候与能源部部长。Müschen博士自2006年以来就在UBA的气候保护与能源部工作,他主要负责6个方面:环境保护、可持续能源供应、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能源数据、污染物排放物情况。

  1989~2005年,Müschen博士在柏林城市发展参议院任职气候改变与空气污染部主席;1981~1988年,在汉堡大学任职电气工程教授;1986/87年,在弗莱堡奥科学院做研究院;1975~1981年,在下萨克森和汉堡任职教师。

  “从现在开始,新的投资只需要放在可再生能源上”

  中国电力报:您认为是什么引起中国雾霾严重超标?

  KlausMüschen:我从媒体和一些同事中了解到,引起中国雾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量使用煤炭作为发电燃料。确实,我最后一次来中国是在今年4月份,我经历了我见过的最严重的雾霾现象,它不仅发生在上海,在我去中国其他地方参观时,也有相同的感受。因此在我看来,李克强总理确实将雾霾的情况描绘非常贴切,并且也指出了正确的解决方案。

  中国电力报:在您看来,中国能源结构是什么样子的?

  KlausMüschen:在我的认知中,中国在过去的10年里遵循了两条平行的发展道路:“传统模式”——投资发展大型常规化石燃料电厂和核电站;此外,中国还开始发展先进的、可持续的道路——大规模投资发展可再生能源。从这点看,中国确实发起了一场能源革命,并且在非常短的时间里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很多技术领域的“领军人”。但是从目前来看,由于环境问题和资源稀缺问题,这两条平行的发展道路不可能再齐头并进了,中国应该将发展可再生能源道路放在首位。因此当去年中国第一次可再生能源投资多于常规发电行业时,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鼓舞和开心的事情。在上海举办的第13届世界风能大会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目前正重点关注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建设,其中包括一些革新的概念,如:分散式和智能电网。通过能源革命,中国可以成为世界其他国家的榜样。

  中国电力报:在您看来,什么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与其他国家相比,有什么不同吗?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点应该是什么?

   KlausMüschen:很多国家在能源供给方面都面临着相似的困难:怎样才能让充裕的能源资源走出一条没有污染、可持续、低成本的道路?19世纪和20世纪全球的主要能源资源是煤炭、石油和铀矿。这些资源不仅都潜藏着大量资源缺乏问题和污染问题,而且其价格也在不断增长。然而,很多工业化的国家仍然在推行这种非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并且也还是将它视为能源供给结构的基础。过去的经历告诉我们,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并且从我们所知道的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这种坏习惯很难被剔除。然而,这些坏习惯所带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如刚提到的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此外,能源资源的有限性也很大程度上负面地影响到那些对能源需求猛增的国家,如:中国和印度。

  因此,只有当这些国家的能源结构完全基于可再生能源时,它们的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

  中国电力报:您认为怎样来推行中国能源革命?您能预测出一个时间表或者蓝图吗?

  KlausMüschen:中国下一个要面临的困难已经不再是怎样去扩展可再生能源产业了。中国已经向全世界证明在很短的时间里,中国的风电累计装机已突破9000万千瓦,而光伏装机容量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而另一个困难,在之前已经提到过的,就是如何整合所有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理论上,电力部门很难独自完成这项任务。电力、交通运输以及供热和供冷系统必须要联合起来,智能电网可以提供方案来更好地管理各方需求,从而更好地提高能效,降低产能过剩现象。目前,在这一方面做的最好的发达国家是丹麦:丹麦无论是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还是在分散式热电联产生产方面,在能源利用结构中都占很高的比例。我们从丹麦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它已经是一个能效很高的国家,并且主要使用的是国内可再生能源资源。

  在这个逐渐切换到可再生能源的时期,想要预测出一个时间表并非易事。但我可以建议一个最基本的决定:从现在开始,新的投资只需要放在可再生能源上。

  假定我们的能源的基础设施的平均寿命是20~30年,那我们就能够估算到这种项目能持续多久。

  “在接下来的10年,能源变革将会在更多国家中发生”

  中国电力报:全球能源换行业正在发生哪些让您印象深刻的技术变革和观念变革?

  KlausMüschen: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么多年过去后,明智的人们终于意识到基于化石燃料的能源供给是不可能可持续的。例如鲁道夫·狄赛尔(德国工程师,柴油机的发明者),在19世纪末就信服,他的发动机应该用植物油来取代化石燃料。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含有大量化石燃料储存的错觉一直都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因此燃料的价格也保持较低的水平。这种假象一直到近二三十年才逐渐消失,其中一方面也是因为人们对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的警觉意识逐渐提高。同时,化石燃料的资源有限性也越来越明显,这其中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大国(如中国、印度)对能源需求量的猛增。一些国家因为对石油缺乏性感到越来越担心,以至于他们发起价格战争来保证获得足够的石油资源。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开始发展可再生能源,而今天,大多数的国家都会对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支持政策。因此,虽然从全球能源使用水平来看,有两条平行的发展道路:一些国家仍然还主要依靠化石燃料,仍然还非常喜欢使用常规途径;另外还有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向着可再生能源的未来发展。

  中国电力报: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变化,什么样的能源变革可能会出现?这对中国又会有怎样的激励和影响?

  KlausMüschen:正如我之前提到的那样,能源供应,不单单在中国,在全球范围都遵循这两个途径。虽然化石燃料在过去一直支配着世界的大部分国家,然而随着人们对环境和经济问题更深入的认识,以及在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获得巨大提高从而降低成本的环境下,这种被化石燃料统治的情况已经有很大的改变。我坚信在接下来的10年里,能源变革将会在越来越多的国家中发生,并最终达到全球化。然而,我们也会看到由于这些变化带来的各种矛盾:目前,化石产业是全球最大、最富裕的产业,而这些变化会带来数以万亿的产业颠覆。而由于这些产业不希望它们的利益有所损失和影响,它们已经通过各种手段来阻止和推迟可再生能源所带来的最后的突破。因此,我希望能源的这场“革命”可以克服各种困难、共同努力,我也衷心地期待各国的政府决策者们能够和平地解决这些矛盾。

  “风电市场会因科技的变化而变得多样化”

  中国电力报:您能介绍一些全球风能产业的状况吗?请您评价一下全球和中国风能产业技术水平?

  KlausMüschen:全球目前的风能装机容量足以提供全球4%左右的电力用量,其中一些国家风能已经占自身发电量的10%、20%,甚至像丹麦已经超过了30%。那些风能占比很高的国家,如丹麦、德国、西班牙、印度,当然现在也包括中国,也同时在风能和相关产业上拥有很强的技术突破。在过去的10年里,西欧一直引领着风能市场,但现在已经转移到亚洲的国家了,并且在那里开辟了全新的市场。东欧和拉丁美洲都在大力发展风能,而在最近的这段时间里,非洲也在迅猛发展。虽然从总体来看,风能产业在增长,但我必须要提出的是,2013年是非常困难的一年,它是自2008年以来,市场份额达到最小的一年,其主要是因为美国风能市场崩溃引起的。虽然目前一些领先市场的政策仍然不稳定,但我认为长远来看,风能科技还是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中国电力报:您能对未来风能产业的未来作出一个预测,或者是作出一个方向性的指导吗?

  KlausMüschen: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传统风能市场如欧洲、亚洲、北美的稳定发展。但在这些国家中,风能与化石燃料的战争仍然非常激烈。同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为了满足它们不断增长的人口的需要,除了投资可再生能源外没有其他选择,因此,未来可期望的风能市场可能会在这些国家得以实现。与此同时,市场也会因科技的变化而变得多样化:我们会看到更多的多兆瓦涡轮机——不管是在海上还是在陆地风电厂;我们也会同时看到很多为乡村电气化而大力发展的小型风能涡轮机,以及那些为小型电网和岛屿系统开发的中型风能涡轮机。此外,电网合并和混合方案将会占市场的主要部分。我们期待着能够进一步改善风能涡轮机生产商的规模,在过去的3~4年里,我们已经有很多来自中国的客户。一般来说,新的生产商将会带动出现新的市场,例如来自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的客户。当然,只有当能源的主要供应链被置于各自的国家中,风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才能被物质化,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尝试去激励加大对生产设备的投资。

  中国电力报:根据全球风能发展的情况,您认为中国风能产业对全球有着怎样的影响?您能给中国风能产业一些建议吗?

  KlausMüschen:目前在我来看,中国风能产业主要还是由本国自身产业组成,但成本具有很高的竞争性。中国在过去的几年里,建立了一个实力非常雄厚的国内供应链,并且能够支撑着整个技术发展。

  虽然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去克服,但中国风能企业迎来更国际化的时期已经来临。有了最大的成本优势和更加完美的质量,中国风能企业将在全球风能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成为重要的角色。我也希望中国的企业能够在这些新兴市场里扮演重要的角色来共同的建立一个全球性风能产业——就像欧洲风能产业在过去的10年里帮助中国同行一样。

  中国电力报:在您看来,全球风能产业在能源结构中将最终达到怎样的比例?

  KlausMüschen:目前,据我们了解到的,风能在全球的潜在市场将足以提供世界商务用电量的很多倍。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并不建议只用风能发电,但风能确实能够为全球能源供给提供很大的占比,并且风能也能够提供大量的协助来与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共同发展。

  从长期发展来看,很难去预测风能到底能够占比多少,但我们从目前一些国家里已经了解到的情况来看,风能已经可以占到电力供给的20%~30%。这些领先的国家,包括丹麦和西班牙,并且都还希望能够再扩大风能的占比。因此很快将会有国家风电占比达到50%。为什么这种现象不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发生呢?看看这种说法:我们认为全球风电比例将会是30%、40%、50%,或者更多。

责任编辑:邢静涵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