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
城镇化发展需统筹电力等公共基础资源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滨州市政协副主席刘凤
感言:“在硬件上的农村电网改造、配电网改造,在电价上的同网同价,在服务上的标准化,使小城镇和乡村享受着与城市较为接近的电力服务。”
山东省滨州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滨州市委主委、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院长刘凤这样解释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为社会溶血栓、通脉络。
正因为这种理解,行使代表职责,她也像从事学术工作一样一丝不苟。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地调查,她先后提出过多项关于加强基层卫生院建设和基层教育工作的提案,希望通过她的奔走呼号,改善社会基层的公共基础服务。
在半小时的采访时间里,刘凤谈起公共基础服务建设来,深入浅出,通俗透彻。她的谈话从山东省城镇化工作会议切入。她认为,中国的城镇化,特别是在东部人口高度密集地区,更应侧重于本地城镇化、县域城镇化,而不是无限扩张特大城市。而这种城镇化发展模式,需要国家统筹配置包括医疗、教育和电力在内的各项公共基础产业,理顺各产业布局、社会资源、管理体制等,通过推进基础服务,推进中小城镇发展。
刘凤说:“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较早为乡村、社区提供基础服务的人员,一是赤脚医生,二是村电工,三是民办教师。”近20年来,医疗、教育和电力体制都有过较大的改革和调整,这几项基础服务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也有了很大改变。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反映“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矛盾也常常被媒体报道,教育也因为择校、高考移民等问题常成为社会议论焦点。相对而言,电力价格却一直比较稳定,电力服务普遍获得较好口碑。
分析原因,她认为,这与国家对电力行业有着较为严格的管控有关,也与电力行业在城乡资源配置上相对均等有关。在硬件上的农村电网改造、配电网改造,在电价上的同网同价,在服务上的标准化,使小城镇和乡村享受着与城市较为接近的电力服务,这些方面都值得医疗、教育等公共基础行业借鉴。
她说,医疗、教育市场化后形成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资源高度向大中城市集中。当前,中国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效率普遍较低,形成了病人少、待遇差、难留人的恶性循环,而三甲医院却人满为患,挂专家号难,医生工作压力大。这些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于教育领域。
她认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像电力服务那样,由国家做好统筹,借政府之手,均衡市场化条件下公共服务资源不断向大城市集中的问题,推进中小城镇发展,促进社会公平。
她很欣慰地提到滨州市2014年在山东率先推行的基层卫生院住院全报销制度,“这是解决医疗行业问题的根本之道。”她说。人们普遍认为市场化更有利于效率提升,政府管控更能保证社会公平,但从医疗、教育、电力等公共基础产业看,在政府的投入和管控下,确保基层基础产业投入,使它们充分发挥效力,更有利于社会整体效率的提升。
责任编辑:邢静涵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