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21-04-22 17:04
大江奔流 航标永在
——“沿着能源通道看中国”江苏站①
中国电力新闻网 记者 刘泊静 朱怡
编者按:江苏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写下了厚重一页。百年间浴血斗争、艰苦创业、改革创新的江苏故事,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铸就历史伟业的生动缩影。即日起,中电传媒刊发“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沿着能源通道看中国”江苏站融媒报道,通过讲述江苏电力人的奋斗故事,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精神风骨。
大江南北相去多远?
南京港,万里长江的“钻石水道”造就的中国内河最大港口,江面最宽处2.5公里。60岁的老电力人金纬把目光投向江面上沉沉的暮霭,“1949年,电厂的老前辈们架着小火轮,运送1400多名解放军横渡长江。对父辈们来说,这段距离抉择着生与死,但却是与希望的距离,与胜利的距离。”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长江千里战线上打响渡江战役。一艘由南京电厂(时称“首都电厂下关发电所”)的电力人驾驶的“京电号”小火轮穿梭在暗夜密集的炮火中,坚定地驶向解放南京、解放全中国的光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
江河见证,百年航程中,江苏大地上的电力人把红色信仰与人民情怀深种在血脉中。从一艘小火轮到依托岸电、覆盖全省的绿色水运体系,从南京的电力生命线到世界一流的城市电网,这种信仰与情怀穿越时空,成为永远的精神航标,引领一代代电力人续写新的时代故事。
渡江第一船 从“胜利”驶向“胜利”
乌黑的船身、朱红的轮舵、峻如刀锋的船首,陈列在渡江胜利纪念馆前的“京电号” 仿佛暗夜中的精灵,把人们的思绪瞬间拉回72年前的那个深夜。
1949年4月23日深夜,长江北岸亮起3颗信号弹,电厂厂长韩德举迅速组织6名船员,以“运煤发电”为借口,开着“京电号”驶向了江北岸。
这一天,金纬的父亲金福顺正在厂内紧盯着机组的正常运转,也焦急地等待着“京电号”的消息。“渡江前一天,解放军侦查员与电厂中共地下党员取得了联系。当时大批国民党军在沿江一带搭起帐篷、架起枪炮。三三两两的国民党宪兵几番到码头上企图征用船只。船工们脑袋顶着枪口,紧咬着电厂运煤船不能动用的借口,保住了解放军渡江时唯一的动力船。”金纬回忆着曾听父亲讲述的故事。
“人民解放军三野35军103师的120名解放军指战员作为渡江解放南京的第一支部队率先登上‘京电号’,从江北浦口码头出发,抵抗着南岸射来的密集炮火,终于安全到达南岸。此后,‘京电号’又连续作战11个小时,配合解放军完成了渡江任务。‘京电号’也因此被誉为‘渡江第一船’。”
同年4月25日,邓小平、陈毅等渡江战役总前委领导也乘坐“京电号”渡过长江,见证了南京解放。
而南京电厂工人对革命的贡献与牺牲远不止于此。1937年12月,南京沦陷,电厂收留了大量难民。同年12月14日,日军冲进电厂,屠杀了数千名难民,其中就有45名抵抗至最后一刻的电厂工人,金纬的祖父就是其中之一。新中国成立前夕,溃退的国民党军企图炸毁电厂,工人们封锁电厂,在围墙上架设电网,24小时严防死守,直至把电厂移交给解放军,发电没有停止一分一秒。新中国成立后直至1950年初,国民党反动派多次出动飞机对电厂、码头进行轰炸扫射,十余名员工不幸伤亡,机器设备受到严重损坏,工人们在炮火中抢修机组,保障解放军和南京人民用电。
“老一辈人对党的赤胆忠心和对岗位的无我坚守让百年电厂有了灵魂。”三代人在电厂耕耘近百年,金纬对电厂的爱与理解深入骨髓。“如今的大唐南京发电厂有着111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电厂飞速发展,1997年建成我国第一个‘城市环保示范电厂’,2009年为配合城市建设迁厂重建,2011年收获南京市第一个火电项目‘鲁班奖’,2015年建成大唐集团和江苏省第一个‘超低排放电厂’,今年还将成为国内第一家完成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全机组DCS系统自主可控改造的火电厂,筹备建设容量和技术在国内一流的燃气机组。”
从渡江战役的胜利开始,南京电厂走向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金纬说,是一辈辈电力人敢为人先、奋斗不息,铸就了爱国、忠诚、担当的“南电精神”。年轻人更应在新时代传承发扬好这种精神,再创下一个辉煌百年。
时代之城 用电力诠释沧桑巨变
1842年,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国军舰上,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1897年,南京成为通商口岸。百余年后,南京港成为拥有几十条国际航线、年集装箱吞吐量达300万标箱的国际性综合型主枢纽港。南京港,见证着近代中国历史的百年沧桑,更见证着大江南北的沧桑巨变。
清晨,南京港龙潭集装箱码头,万吨级马耳他游轮关闭主副柴油发电机,接驳岸电,船舶运转和船员生活由电力供应。正午,南京电动汽车极客空间江北新区站,网约车车主康欢将电动汽车驶向快充桩,开始40分钟的快速“续航”。入夜,南京新街口商圈霓虹闪烁,1912风情街的一天刚刚开始,“计划停电”的取消让这座不夜城安享如河的灯火。
从特大城市迈向超大城市,南京准确把握着城市发展的时代要义,那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富于现代化内涵、走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子。
以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和世界一流的城市配电网支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建设,南京电网的创新发展正是这座城市开明开放、创业创新精神气质的生动诠释。
从用户的用电感知出发,南京成为长三角最先告别“计划停电”的城市。这样的底气来自城市网架的不断优化和电网技术的持续进步。2020年,南京建成“花瓣型”配电网架,年平均停电时间低于5分钟,供电可靠率达99.991%,获评全国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南京供电公司不断创新不停电作业技术,让配网作业“零影响”、用户“无感知”。应用“大云物移智链”等新技术,南京先后投运国内首座全感知变电站,建成国内首条人工智能电缆隧道,投运全球首个1.8G赫兹全域覆盖的电力无线专网,使配电自动化系统快速隔离故障,电网自愈时间降至秒级。
从绿色发展理念出发,南京供电公司促成电能替代纳入政府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岸电推广写入南京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要点。全市实现高压与低压、工频与变频岸电系统全覆盖,年用电量超过15万千瓦时。建成江苏首个全电气化智慧厂区,在南京大学打造全电食堂,在南京工业大学建成江苏首个智慧用能校园,每年为学校节约用能支出60万元。建成国内最大规模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综合服务楼宇,融合光伏发电、储能系统、以及双向充放电、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国内率先实现车联网平台与政府协作,以新能源汽车智慧互联探索现代化智慧城市的品质生活。
从江北新区出发,通过南京长江大桥驶向南岸,康欢接到了新的用车订单。“外地客人通过大桥时,很多人会让我慢些走,他们要多望几眼长江。这条母亲河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特别的位置。”大江奔流,仿佛奔涌向前的时代,裹挟着多少动人心魄的故事。而江边人的初心始终未变,那是每个人心中不变的航标。
责任编辑:赵雅君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