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我想对党说丨江苏盐城射阳县:消失的煤油灯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2021-04-20 12:15

朱乃洲

  记得小时候,每天从学校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做家庭作业。即使自己不想做,父母也会催着问:“今晚老师布置作业了吗?有作业赶紧做啊,省得晚上点灯熬夜烧洋油啊。”

  过去煤油在我们乡下叫洋油或火油,大概是从外国进口的。四十多年前,我们乡下还没有电,农家晚上照明就是点煤油灯。简单的,就是用一个小口的玻璃瓶,里面倒上煤油,用棉花搓一个灯捻子,一头放进玻璃瓶中,一头留在瓶口处,用时点着灯捻,灯就亮了。好一点的,就是罩子灯。罩子灯由灯座、灯头和灯罩组成。灯座是一个盛煤油的玻璃器皿;灯头是铜做四周有五个弹性的爪子,用来固定灯罩,灯罩是一个中间鼓起两头一大口一小口的玻璃筒。灯头旁边有一个带着小齿轮的旋钮,可以控制穿过中间的灯芯升降。

  那时,我们家就有一盏罩子灯。因为罩子灯要烧火油,每隔一段日子,父亲就要去镇上的供销社打火油。打火油要花钱,所以,火油常常是省着用。可是,我们每天放学回来几乎天天要做作业的,天黑之前没做完,晚上就得继续做。做作业既然离不开灯光,别人吃完晚饭睡觉了,我们还在燃着罩子灯。有时,就在我们做作业的时候,母亲也会坐到我们的身旁,借着黄黄的灯光捻线纳鞋底。我们把作业做完马上上床睡觉,母亲也停止纳鞋底休息,我们不敢多浪费一点煤油。

  煤油灯渐渐地淡出我们的生活,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的。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城市乡村。国家的各项事业发展加速,乡村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农村很多地方通上了电。我清楚地记得,村里的电线杆埋到我们家的时候竟然差了两根电线杆。为了让我们家通上电,生产队长就找了两棵洋槐树,埋到我们家的门前。这样,我们家才通上了电。

  当时,农村人家用电主要就是照明。我们家的每个房间里都安装了一个15瓦的钨丝电灯泡。记得第一次拉开电灯开关,电灯泡亮起来的时候,我高兴得呼喊起来。有了电灯,我晚上就不愿用玻璃罩子灯读书做作业了。可那时电很紧缺,很多日子要到晚上八九点钟才来电。没有电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还点上煤油灯读书学习。

  当时光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后,党和政府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进行农村电网改造,电线杆变得越来越高,输电线变得越来越粗,变压器的功率越来越大。最让老百姓高兴的是,农村电量供应充足,几乎不停电。电价从一元多降到几角钱。生活困难的贫困家庭,还有政府的用电补贴。

  正因为用电便宜供电正常,我们家也舍得用电安心用电了。家里每个房间都装上一个或几个既节能又明亮的LED节能灯,晚上只要一打开电灯,屋内就明亮如白昼,日常生活再也不用担心没有足够的光亮。

  屋里有灯,屋外也有灯。现在,不仅农村家家户户的门前挂着灯,村里的公路边也装上了路灯。夜晚降临,路灯亮起,人们在灯光下或散步或起舞,锻炼身体,放飞心情,享受乡村夜色的美好。

  现在,农村再也见不到有谁用煤油灯了,它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农家照明从煤油灯到各式电灯的变化,从烧煤油到全用电,不正是国家发展富强百姓生活美好的标志吗?只要我们紧跟党的领导,辛勤劳动建设家园,不管有什么样的梦想都能实现。

责任编辑:赵雅君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