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丨“灯海”点亮致富路

来源: 时间:2021-03-25 10:24

“灯海”点亮致富路

——南网海南电网助力东方千亩火龙果基地发展

中国电力新闻网记者 韩海光 通讯员 宋印官 王怡臻 吕林

  3月14日晚,记者一行跟随海南电网公司东方供电局工作人员驾车行驶半个多小时,穿过蜿蜒的乡间小路,天色竟渐渐亮了,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望无垠的灯海——这里是海南北纬十八度果业有限公司火龙果基地,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火龙果种植基地。

  夜晚补光灯 火龙果产值翻番

  东方市是目前海南火龙果种植最为集中的地方,总共达5.2万亩。北纬十八度果业有限公司东方第二十九区区长黄纯杰向记者介绍,火龙果本身是一种长日照作物,在海南东方每年4~10月日照时数较长的情况下,可自然开花结果。而在11月至第二年3月日照时数短的情况下,需要彻夜灯照补光才可开花结果。不点灯,火龙果亩产顶多3000斤;给火龙果晚上加装灯照之后,点灯的全年亩产能达到7000斤,直接翻倍。

  黄纯杰介绍,每年进入10月天气变冷,有时无法保证达到火龙果适宜生长的10摄氏度以上,火龙果花芽分化将受到抑制。通过每日18时到次日6时补光增加温度,火龙果的枝条生长速度加快,火龙果才能持续生长,这就对供电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黄纯杰看来,电力就是火龙果产业的生命力。没有电就没了光,火龙果24小时有光照才能长得快长得好。不仅如此,灌溉浇水、打药、施肥、反季节点灯……“火龙果的一生都需要电。”

  据了解,夜晚在灯照的作用下,火龙果一年最多可以摘果24次,较常规种植多摘3~4次。该公司工程部经理张岩松说:“有时运气好采摘季赶上反季节,卖价也更好。火龙果产量32000吨,就是得益于去年新点灯的3200亩反季节火龙果,预计产量能达到35000吨,为我们企业多创收1亿元左右。”

  可靠放心电 送到山间田头

  为提升火龙果基地用电质量,南方电网海南东方供电局将供电可靠性服务延伸至“最后一米”,定期利用无人机及热成像仪器对火龙果种植基地的输电线路进行巡视测温,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保障设备健康运行。

  以火龙果为代表的热带高效作物产业助推用电量水涨船高。2020年东方供电局完成售电量12.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21%,全省增幅第四,其中火龙果售电量同比增长36%,占全局售电量增长幅度的15.2%。

  为了解决火龙果种植过程中电力不足的问题,东方供电局在2020年投资约3192万元,投产8条10千伏线路,占全年投产10千伏线路的42%,这才保障了火龙果种植基地安全可靠供电。目前北纬十八度果业有限公司已安装63台变压器,容量2.36万千瓦。

  “2021年,我们将投资5893万元,新建1座35千伏变电站和11条10千伏线路,确保种植户用电无忧。”该局副总经理马占仓说。

  富民“发动机” 助推产业升级

  海南省东方市打造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产品优势区,充分利用丰富沙质土地资源和充足光照的天然优势,种植规模日渐扩大,仅仅北纬十八度果业有限公司在东方市建成的现代化果业种植生产基地就有2.4万亩,园区形成了规模化生产,成功开创了东方特色农业品牌的“火红”新局面。东方火龙果产业的“火红”也带动了当地农民在家门口就业,拓宽就业渠道,成了富民兴乡的“发动机”。

  “以前在家种点水田,偶尔也出去打点零工。自从进了火龙果基地工作,每个月工资3200元,我夫妻俩就是6400元,家里的生活和孩子读书都不用愁了。”贫困户李良荣高兴地说。

  像李良荣这样在海南北纬十八度火龙果种植基地打工挣钱的百姓目前已有1000人,其中贫困户近480余人,每人年收入达到4.5万以上。

  据了解,东方供电局积极参与东方市“十四五”总体规划设计,与当地政府建立智能电网规划建设工作机制,完成了东方市“十四五”智能配电网规划,打造现代化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十四五”期间,该局将新建2座110千伏变电站,满足当地供电区域内的农业种植负荷增长需求。

  这片灯海,照亮的不仅是东方火龙果基地的夜晚,还有东方市老百姓的致富路。

责任编辑:王萍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