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家电网》杂志 时间:2021-03-26 11:26
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方案
文_北京大学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生产力学会研究员 杨枝煌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主体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核心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出台推动节能减排、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国家自主贡献新举措。特别是在2020年9月22日的第75届联合国大会和12月12日的气候雄心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两度向国际社会宣告,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是我国在全面决胜精准脱贫和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开启“十四五”新征程的总体形势下,作出的庄严承诺,彰显了一个发展中的负责任大国的决心与形象,体现了我国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的中国智慧、大国担当和全球视野,极大地提振了全球气候治理的信心。
“碳中和”愿景
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碳中和”,意味着在规定时期内,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主动做好碳排放加减法,做到二氧化碳的排放与自然吸纳、人为移除相抵消,从而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碳中和”,可以理解为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动态平衡。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征。例如,“天人合一”作为我国传统哲学的主流,强调天、地、人“三才之道”虽位置不同,但有机一体。儒家的“仁爱万物”、道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都是古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宝贵指导思想。早在4000多年前,古代中国就成立了管理、利用和保护山林川泽的专门机构——虞衡。最早的虞官叫伯益,堪称是世界上最早的“环保部长”。
“碳中和”里的“中和”一词,本就取之于古。《礼记·中庸》记载,“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翻译成现代语言,“中”为天下最大的根本,“和”为天下最高的境界。达到中和,天地各安其位,万物都会得到养育。中和的引申之意为有无相生、正反平衡,相对的事物通过互相抵消失去各自的性质,形成和谐稳定的状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与时代创新,“碳中和”愿景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既承载、承接、传承历史,又连接、服务、指导现实,必将绽放出强大的生命力。
“碳中和”愿景
与新发展理念有机融合
2021年1月1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碳中和”既属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更属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范畴。而明确“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既是我国在面临和解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地球生态环境保护矛盾时,给出的中国方案与行动;也是我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法宝”。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度重点任务。
其中,2021年最紧迫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抓紧制定实施国家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要把低碳发展要求融入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各专项规划中突出减排降碳内容。编制好低碳发展的专项规划,测定碳排放量和生态优化形成的碳汇,做好低碳无碳化控制。测算好能源电力、工业制造、交通运输、生活消费等领域碳达峰的时间和总量,并细化达成目标的具体措施。
通过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对政府、企业、居民等主体的行为进行刚性约束,从生产、运输、消费、回收等各个环节,从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等各个方面,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尽早实现“碳达峰”,加快“碳中和”进程,进而为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碳中和”愿景
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如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和支持,已经从理念走向现实。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根据国情和能力作出的最大努力,是维护多边主义,保护共同家园、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担当之举,必将成为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截至2020年年底,已有奥地利、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丹麦、芬兰、日本、新西兰、挪威、新加坡、南非、韩国等数十个国家,还有欧盟、美国加州等地区,设立了二氧化碳零排放或“碳中和”的目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碳中和”明确为发展战略,提出了无碳未来的愿景。随着美国近日重新加入《巴黎协定》,再度成为缔约方,并承诺“到2035年,通过向可再生能源过渡实现无碳发电;到2050年,让美国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愿景再度成为全球化共同目标价值追求和国际化一致行动导向。
可以预见,在通往“碳中和”的道路上,各个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之间,将建立全球“碳中和”合作机制,在技术、产品和市场等方面加强沟通合作,打造“碳中和”共同体,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将为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持续贡献“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