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特别策划·观点】实现“碳达峰” 能源央企怎么做

来源:《国家电网》杂志 时间:2021-03-26 11:26

实现“碳达峰”

能源央企怎么做

文_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卓翔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强调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

  中央企业作为党和人民信赖和依靠的重要力量,必须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新绿色低碳技术,推进产业低碳化和清洁化,加快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央企力量。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利用化石能源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图景。但化石能源的运用,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持续上升,带来了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造成地球上病虫害增加、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气候反常、海平面上升等严重的环境和气候问题。为了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7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巴黎协定》。我国郑重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在一个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愿景,必将引领全球经济技术变革,带动全球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对于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必须看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承担国际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采取强有力措施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向绿色生态导向,我国大规模治理沙化、荒漠化,有效保护修复湿地,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森林资源增长面积居全球首位,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逐年上升,成为世界上减排力度最大、减排贡献最多的国家。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新发展阶段,我国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这其中,“碳达峰”是基础和前提。“碳达峰”时间越早,越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必须降低碳强度。我国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的中后期,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能源总需求仍然会持续增长,这给实现“碳达峰”带来严峻挑战。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是不断加大节能降碳力度,尽快使碳强度的下降速度赶上乃至超过GDP的增长速度。这就要求中央企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战略高技术产业,压缩高耗能重化工业产能,通过结构优化降低能源消耗总量;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推动产业技术升级,降低单位GDP能耗强度,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实现技术节能;坚持从能源生产、消费、市场等环节协同发力,转变以煤、油、气为主体的能源格局,打造清洁主导、电为中心、互联互通的新型能源体系,开辟绿色、低碳、可持续的能源发展新道路。

  实现“碳达峰”,必须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这是实现“碳达峰”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最为务实的举措和最紧迫的任务。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最要紧的是做到煤炭消费量先达峰并持续稳定下降,然后实现石油消费量达峰,进而推动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总量达峰。这就要求中央企业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加强对GDP能耗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特别是,着力推进钢铁、水泥、石化等高耗能行业转型,争取实现率先达峰;着力加快发展新能源,扩大非化石能源供给,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坚决控制煤炭消费,优化能源结构;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水风光多种类型协同,加快开发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发电和海上风电。

  实现“碳达峰”,必须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碳达峰”,既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着力点,又是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重要保证。不断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健全完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收集处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发展污染治理产业,积极参与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推进重点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积极参与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运用市场机制促进“碳达峰”。

  实现“碳达峰”,必须推进技术创新。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碳达峰”的重要途径。“碳中和”目标导向将加剧世界经济技术革命性变革,企业竞争将更多地转向产品和原材料的碳含量指标的竞争,低碳产品将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低碳企业和低碳产业的发展将重塑大国竞争格局。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征程上,中央企业要变压力为动力,积极参与深度脱碳发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积极探索发展深度脱碳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发展领先于世界的电力传输技术和电力储藏技术,抢占先进能源和低碳技术的先机和优势。加快构建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智能电网体系,促进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大范围配置和高效利用,更好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实现“碳达峰”,必须与中国发展水平相称。无论是实现“碳达峰”还是实现“碳中和”,最终目的都是让人类生活得更好。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唯一途径。中央企业必须进一步做强做大做优,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世界人民作贡献。这就要求我们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承担与中国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更大努力和贡献。要主动服务和支撑国家重大战略,积极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服从国家宏观调控安排,维护市场秩序,带头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实际行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央企力量,发挥好带头示范作用。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