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家电网》杂志 时间:2021-03-26 11:26
身边的低碳新生活
文_本刊记者 张婷 通讯员 周瑾 陈海龙
随手关灯、拔插头,每张纸都双面打印,不坐电梯爬楼梯,尽量少用一次性塑料袋……这些人们日常生活中熟知的习惯,其实都在为“碳达峰、碳中和”出力。从国家到企业,再到个人,为了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都在政策、技术和生活方式等不同领域持续努力。由此带来的新尝试、新变化,正在我们身边悄然发生。
北京:电动汽车充上西北的风电
城市是控制碳排放的主战场。数据显示,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是城市消费的,与能源相关的70%以上的二氧化碳也是城市排放的。加快电动汽车布局,推动绿色出行,是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助力城市转型的关键之一。
2月20日黄昏,下班后的闫女士驾驶电动汽车回到北京门头沟的家。停好车后,闫女士给爱车插上充电枪,拿起手机点开“e充电”APP,选择“有序充电”。她说,只要这样简单操作一下,充电桩就能自动选择电价相对更低的时段进行谷时补电,经济实惠。
闫女士不知道的是,她一个小小的举动,在享受电价优惠的同时,还为绿电消纳添了一分力。在她完成操作后,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分析用户用车需求,再结合调度中心发出的风光消纳需求时段,自动计算形成充电策略,将来自东北、西北、内蒙古东部和张北等地区的清洁电力转化为优惠红包,通过“e充电”发给用户,引导用户在这些时段内充电。
2019年10月,依托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发起了“低谷充电、绿色出行”活动,引导电动汽车用户参与绿电交易,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绿电交易服务产品通过技术创新和多平台系统的协同,实现了聚合离散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参与跨省跨区电力交易,定向消纳西北、东北地区绿电的设想,在更好地服务电动汽车车主的同时,助力清洁能源消纳。2019年,北京地区电动汽车用户就用上了来自西北地区的约7500万千瓦时绿电,减少标准煤燃烧2.0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72万吨。
国网电动汽车公司市场拓展高级经理王凌飞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推广这项活动,该公司主动送给用户一批智慧交流充电桩。除具备正常充电功能外,智慧交流充电桩还具有有序充电功能。用户只需要提前输入提车时间、拟充电电量等,系统就会对用户的充电时段和功率进行优化编排调度,提供更经济环保的充电体验。
网约车、出租车等运营车辆及无桩个人用户,可以通过“e充电”APP“扫一扫”功能直接在城市公共桩充电,在无感知情况下即参与消纳清洁能源。目前,参与绿电交易的省(区市)已拓展到北京、重庆、浙江、山西、湖南等地。“例如重庆的车主,用的就是从四川输送过来的富余水电。在这种模式下充电,电动汽车用户每千瓦时电最高可获得0.13元的优惠,不仅降低了用能成本,还起到了移峰填谷和消纳水电的作用,提高了电网的运营效益。”王凌飞说。
据统计,2020年,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累计完成绿电交易10.6亿千瓦时。
南京:“零耗能”鱼塘让养殖户穿着西装养鱼
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温室气体净排放总量为111.8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农业排放量占7.4%。2018年7月,在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框架下,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明确提出在2030年前,单位农业增加值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30%以上的减排目标。在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转型的过程中,以电为中心的高科技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2月22日清早,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白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零耗能”高效鱼塘养殖场负责人陆超平照例查看鱼塘情况。和一般养殖户不同的是,他不穿皮裤也不下鱼池,而是拿起手机随手翻看。
“以前我们养殖人员非常辛苦,每天穿着笨重的防水皮裤从早忙到晚,一身水、两手泥,还要担心天气变化影响水质。现在鱼塘有了视频监控系统、水质监测系统和水质内循环系统,帮我们彻底解放了双手。我们穿着西装也能养鱼了!”陆超平说。
“零耗能”高效鱼塘项目由溧水区供电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共建,2020年5月底投入使用。330平方米的鱼塘周围,布满了各类传感器和监控设备,精准监控水体水质。“我们为养殖区域的三个水箱配备了3个2.5千瓦的增氧泵和排污装置,正常运行负荷约5千瓦~8千瓦。”溧水区供电公司项目负责人罗克锋指着鱼塘水面上整齐排列的光伏板说,“我们安装了10千瓦的光伏发电系统,还采用了能重复利用发射光的‘黑科技’,发电效率提升22%,完全能够满足鱼塘的用电需求,不需要额外的电源供电,实现了‘零耗能’。”
“零耗能”养鱼产量和收入怎么样?陆超平点开手机上的“陆博士流水鱼”购物APP说:“有了这些新技术,我们的鱼塘实现了高密度养殖,养殖数量是同样大小鱼塘的4倍。加上我的鱼每天在生态流水中‘健身’,口感好,网上销售供不应求。”
采用“零耗能”高效养殖技术后,鱼塘产量由过去的每年2.25万斤提升到9万斤,年增加营业收入约135万元。溧水区农业农村局计划在全区推广这项新技术,让更多养殖户受益。
湖州:当民宿遇上碳市场
当前,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即将启动。建立并完善碳市场机制、最大程度提升中长期减排效果,已成为各方共识。一些地方已先行先试,结合当地特色,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碳交易市场路径。
春节期间,浙江省湖州市莫干山镇劳岭村的民宿游客盈门。2月8日,来自江苏的游客刘丽群把取电卡插入房间插槽,电能智慧采集设备立即感知房间用电波形的细微变化,把信息发送到了远端的服务云平台。让她倍感欣喜的是,入住几天后,她不仅收获了舒适轻松的假期体验,临走还收到民宿主人赠送的伴手礼。
“这是给客人入住期间低碳行为的奖励。”民宿负责人陈红仙说,“冬天民宿要开地暖,还要开空调,用电量不比夏天少。我们应用了‘绿聚能’碳汇系统,不仅能实时监控每个房间的用电信息,还能根据历史用能数据精确计算房间不同季节的平均耗电水平。”她介绍,只要客人入住期间的平均耗能值低于平均水平,就会获得相应的积分。这些积分可以换算成碳汇绿币在下次入住时抵扣房费。如果入住期间每天的用电量都低于平均水平,还会赠送手工品或有机农产品作为奖励。
“绿聚能”让不经意间的低碳行为变为了可感可知的假期体验。这段经历让刘丽群十分难忘:“我们每天节约1千瓦时电,就能获得10积分,下次入住时可以抵扣房费。原来低碳环保就在我们身边!”
这是湖州积极探索建立碳市场,激活多元市场主体内生动力,进一步挖掘减碳潜力的实践之一。2019年,湖州市组建由政府部门、民宿协会、供电企业、智能家居企业、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和金融机构多方参与的“绿聚能”产业联盟,建立民宿行业生态用能评价体系,构建民宿产业绿色发展生态圈。依托湖州供电公司提供的“绿聚能”智慧用能管理服务,民宿客人可以凭低碳入住行为兑换住宿福利;民宿主人能够清晰掌握能耗结构特征,精准实施启停策略并制订奖励机制;当地金融机构则将民宿的生态用能情况纳入发放绿色金融贷款的参考指标……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的地方性普惠碳市场初具雏形。
截至目前,“绿聚能”项目已发放绿色金融信贷230余万元,完成30余家民宿能耗智慧采集实时监测系统安装,实现莫干山存量民宿电采暖覆盖率80%以上,新增民宿电采暖率100%,年均减排二氧化碳3730吨、二氧化硫110吨、粉尘1020吨。
在此基础上,2020年9月,湖州市召开长三角碳市场生态能源价值实现研讨会,评审湖州供电公司编制的《碳市场调研报告》,确定了湖州参与碳市场2021至2023年生态价值实现工作计划路线图,加快碳市场探索步伐。
10.6
亿千瓦时
据统计,2020年,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累计完成绿电交易10.6亿千瓦时。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