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丨三江源头产业兴

来源: 时间:2021-03-23 11:16

三江源头产业兴

——国网青海电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高原新样板”

王宏霞 张昕

  青海省贫困地区点多面广、贫困程度深,共有贫困县(市、区、行委)42个,其中国家贫困开发重点县15个。省内藏区是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六个力量”作用,实施强网扶贫、光伏扶贫、定点帮扶等措施,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大地走出了一条电力扶贫路,打造出了电力服务乡村振兴的“高原新样板”。

  强网工程夯实基础

  3月20日一大早,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央隆乡曲库村牧民伊斯马乃家院落中便传出了饲草粉碎加工的声音。伊斯马乃和儿子马聪,一边忙着手头的活儿,一边商量着递交动力电申请、扩大养殖规模的事儿。

  今年,凭借着“祁连山下好牧场”的口碑,伊斯马乃所在的村合作社养殖场饲养的牛羊卖出了好价格,而且还供不应求。这让伊斯马乃一家人发展产业干劲更足。

  很难想象,2019年以前,伊斯马乃全家还只是租住在县城,仅靠草场租金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和医疗费用,生活拮据。

  变化开始于2019年底,国家电网公司“三区三州”电网建设项目35千伏央隆大电网延伸工程竣工投运,结束了央隆乡主要靠独立光伏电站供电的处境,看天用电、点蜡烛照明的日子,昔日“洋蜡乡”迎来了现代化新生活。

  稳定可靠的电力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障。伊斯马乃一家从县城回到了自家草场,与当地几家牧民合作办起了养殖场。2020年合作社年收入达到了20万元,大家腰包鼓了,日子越过越滋润。

  “阳光存折”增强“造血”功能

  2月2日,和煦的春日暖阳,温情地播撒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尖扎滩来玉村“第一书记”李玉栋的脸上。李玉栋翻看着供电所送来的村光伏电站上网电量信息,眼前是新村错落有致、整齐划一的藏式房屋,各家各户屋顶上湛蓝色的光伏板迎着阳光熠熠生辉,与不远处波光粼粼的黄河水相互映衬,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李玉栋是黄化供电公司派驻来玉村扶贫“第一书记”。2019年,在李玉栋和村两委的积极努力下,来玉村村民搬离海拔3000米的深山,依托新村背靠黄河的地理优势和电力等基础设施支撑,发展起了集民宿、旅游、光伏、采摘、服装加工为一体的“多业共生、多轮驱动”特色产业。2020年12月9日,来玉村装机容量为800千瓦的屋顶光伏项目正式并网发电,截至2021年1月底,该项目已累计发电10.4万千瓦时。“晒着阳光也能挣钱,而且还是一笔长期稳定的收入。”李玉栋说,在村里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提高了村集体和个人的收入。

  定点帮扶谋发展

  近日,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寿乐镇杨家山村“第一书记”许建杰一大清早就开始走访村里的种植户和养殖户,跟进了解签订的土鸡、土猪、土豆等销售订单的落实情况。

  “听了许书记的建议,家里养殖的土鸡已经有了一定规模,不仅投资少、回报也快。”养殖户杨元春说,每年春节前后,许建杰都会联系多家单位食堂和亲朋好友购买村里的农畜产品,2020年他家光售卖土鸡这一项,就增收了7600多元。

  过去的杨家山村因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民大多靠天吃饭,村里没有产业,是名副其实的集体经济“空壳村”。7年过去,杨家山村光伏产业、种养业也先后发展起来,全村人生活有奔头,干活有动力,天天都像在过年。

  杨家山村的脱贫故事不是个例。春节前后,家住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黄河村的牧民拉加却的养殖场里十分红火,来自海南州和西宁市的牛羊肉销售商纷至沓来,相比几年前主要以放牧为生,年收入不足1000元的日子,拉加却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多年来,国网青海电力严格落实青海省“一联双帮”制度,同时,投资200万元,在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新村实施了“光伏+储能+污水处理”的综合能源利用示范项目,打造出了电力服务乡村振兴的“高原新样板”。

责任编辑:王萍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