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21-03-18 15:33
工信部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
行业“门槛”再提升,引导光伏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中国电力新闻网记者 伍梦尧
3月15日,由工信部发布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以下简称《规范条件2021》)正式开始施行。《规范条件》从生产布局与项目设立、工艺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及能耗、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环境保护五个方面对光伏制造行业提出要求。其中明确指出,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光伏制造门槛再提升,推动企业提质增效
作为光伏产业技术进步和生产布局的引导性文件,工信部自2013年第一次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每2-3年会根据行业发展情况进行更新。当前施行的《规范条件2021》,已是我国光伏制造行业的第四部行业规范,引导企业提质增效措施力度不断提升。
相较于之前施行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18年本)》,《规范条件2021》将多晶硅及单晶硅电池、多晶硅及单晶硅组件、硅基、铜铟镓硒(CIGS)、碲化镉(CdTe)及其他薄膜组件等产品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最低标准均有所提升。
《规范条件2021》要求,针对现有光伏制造企业及项目产品,多晶硅电池和单晶硅电池(双面电池按正面效率计算,下同)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9%和22.5%,晶硅组件和单晶硅组件(双面组件按正面效率计算)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7%和 19.6%,硅基、铜铟镓硒(CIGS)、碲化镉(CdTe)及其他薄膜组件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2%、15%、14%、14%;针对新建和改扩建企业及项目产品,多晶硅电池和单晶硅电池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 20.5%和 23%,多晶硅组件和单晶硅组件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8.4%和 20%,硅基、CIGS、CdTe 及其他薄膜组件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 13%、16%、15%、15%。
在与2020年发布的征求意见稿进行比较时,记者发现,多晶硅电池及组件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最低标准均有所提升,新建和改扩建企业及项目的多晶硅电池及组件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分别又提高了0.5%和0.6%。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位于技术尖端的PERC黑硅多晶电池量产平均转换效率为20.8%,将将越过刚公布的行业门槛。对此,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平价市场,要费大力气让多晶硅产品的光电转换率达到标准要求,莫不如直接选用单晶硅材料”。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选择的双重作用下,曾火热多年的单晶、多晶的市场争夺战或将正式落幕。
前行步伐规范有序,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下,我国光伏市场将进入下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表示,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1年我国光伏行业新增装机规模可达到55-65吉瓦,“十四五”时期国内年均新增装机规模可达到70-90吉瓦,市场前景明朗。
利好的市场预期也给予了光伏企业快速扩张的勇气。据业内不完全统计,2020年,隆基股份、通威股份、晶澳科技、晶科、天合光能等13家光伏龙头企业公布的扩产项目多达40个,范围覆盖了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还包含逆变器、玻璃、胶膜等辅材,累计投资额达到千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产能快速扩张带来的不只是喜悦,随之而来的还有产业链供应紧张。如2020年下半年,在光伏行业抢占补贴的最后时刻,光伏玻璃制造业未能跟上脚步,大尺寸及2mm玻璃结构性紧缺,3.2mm玻璃每平米均价4个月涨幅超过100%,严重紧缺的产能直接导致价格失控,多位光伏企业负责人公开表示被玻璃“刺”了一刀。
为加强光伏行业管理,引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次印发的《规范条件2021》在生产布局、工艺技术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要求。如,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新建和改扩建多晶硅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 30%,其他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 20%”。同时,首次提出光伏制造企业应“实现高品质产品的批量化生产”。王勃华指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光伏行业仍将面临产业链供需紧张状况,硅料周期性紧缺、背板胶结构性紧缺、玻璃结构型紧缺等问题可能继续困扰行业发展,光伏产业链上下游各企业应签订长单,保障产品稳定供应。
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迫切要求,《规范条件2021》还在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环境保护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引导企业提高能源利用率,打造绿色供应链,持续开展清洁生产,为推动我国清洁低碳发展作出更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王萍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