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20-09-17 10:56
制度做保障 爱拼才会赢
——国网冀北电科院推行岗位分红激励机制
崔静 胡婷婷
截至9月14日,张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已安全稳定运行半个月。投运当天,主控室充满了欢呼的笑声,黄天啸从椅子上蹦起来。他是国网冀北电科院张雄特高压调试项目组成员,参建张雄项目,他收获颇丰。除了专业技术水平提升了一大截,积累了宝贵的现场经验,还有个让他欣喜不已的原因,冀北电科院于2019年12月开始实施岗位分红激励机制,确定了核心科研技术4大专业24个岗位,他所从事的直流控制保护专业正是其中之一。
“自己的价值被认可被鼓励,特别有干劲儿。”黄天啸兴奋地说。
激励制度的出台,让更多有想法、有能力的员工手脚一下子伸展开,让企业有了更上一层楼的可能。
突出科技攻关 实现多方共赢
“过去,员工在一起谈的是级别待遇,现在说得最多的是任务目标,真正改变了以往‘大锅饭’的局面,让混日子的人混不下去,干事业的人干出了‘奔头’。”冀北电科院科技部负责人李雨向笔者表示。
冀北电科院以岗位近3年业绩为依据,对申报分红激励的岗位进行积分核算与排序,选拔出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核心岗位。另外,该单位突出对激励岗位的科技创新、国际标准编制、科技成果转化、专业能力提升的引导与激励,同时细化了每项指标的核定标准与积分原则,并设计了激励水平核定公式,制定了以创新贡献积分为基础的激励水平核定流程,实现激励水平与创新贡献直接挂钩。2019年,人均激励水平最高4.03万元,最低0.81万元,相差5倍。激励人数总计39人,占2019年职工人数的7.66%。
岗位分红激励机制的实施,激发了冀北电科院广大科研人员投身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该单位专业能力和业务质效也得以同步提升。
突出成果转化 提升经营质效
今年6月,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建成投运。辛光明是冀北电科院系统所二次设备技术组骨干,他全面参与张北柔直工程从方案论证到生产准备、从控保联调到现场试验的各个环节。基于充分的理论基础和现场实际需求,他开发出“柔性直流电网运行方式推演软件”,实现了柔直电网网络退化推演、故障类型推演、故障后运行方式优化,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多家单位使用并给予高度评价。
在该单位岗位分红实施方案中,新增“科技成果转化”指数,并按照“新增服务能力”和“新增转化收入”两个维度分别对新增专利数量和合同收入进行核定赋分,同时设置了“首次实现成果转化收入”的特别加分,体现对于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技术能力升级与业务发展的激励与导向,让更多像辛光明这样的专业人员梦想成真,进而形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突出人才培养 搭建人才梯队
每年超过300天奔走于作业现场,足迹遍布河北、天津、内蒙古、山东、浙江、江西……大半个中国。这是冀北电科院高压所调试总工程师徐党国的几个关键词。“我想在一线一直干下去,直到退休。”二十多年来,他奔波在各种电力设备调试现场,见招拆招,解决了无数棘手问题。
徐党国的以身作则,感染带动了年轻的技术员工。与此同时,冀北电科院岗位分红激励机制,对于担任企业导师及承担师带徒青年员工培养任务的专业人员给予核定加分,更加有利于形成人才阶梯,引导专业人员加强青年技术人才培养,促进电科院专业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在冀北电科院,越来越多的技术骨干潜心扎根一线,在重大任务中已经冲锋在前,展现出生力军的担当。
责任编辑:王萍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