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2020-08-21 12:07
小康路上有担当 新征程中再发力
——访国网江苏电力董事长、党委书记肖世杰
中国电力新闻网记者 刘泊静 谢文川 沈伟民
作为承担保障江苏省电力能源供应重任的国有企业,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在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有怎样的作为?如何推进国家电网公司“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目标率先落地实施?如何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的实施?近日,《中国电力报》记者就这些问题专访了国网江苏电力董事长、党委书记肖世杰。
中国电力报:江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行者,这对能源惠民利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网江苏电力在推进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城乡电力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如何满足人民小康生活对电力的需求?
肖世杰:经济发展,电力必须先行。为此,我们将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用能需要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
首先,科学发展电网,加强江苏电网建设,提升供电能力。8月3日,江苏电网调度最高用电负荷达到10851万千瓦,成为国网系统首个用电负荷连续四年突破1亿千瓦的省级电网。
其次,增强服务能力,以城乡电网同规划、同建设和城乡供电服务一体化、同标准为抓手,实现城乡供电服务品质同提升。
第三,发挥行业优势,服务精准脱贫攻坚。我们采取了资金帮扶、项目帮扶、产业帮扶、技术帮扶、人才帮扶等方式,实施了一大批光伏扶贫、基础设施改善、民生公益等项目,帮助盐城响水、滨海两县40个经济薄弱村和11.7万低收入人口脱贫;选派18名同志扎根驻点指导,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有力推动了经济薄弱村致富奔小康。
第四,持续开展农村电网建设改造,特别是对12个省定经济薄弱县的农村电网加大投资力度。2016年,江苏就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动力电“户户通”,达到了需通尽通的高要求;到2019年底,全省农村户均配变容量达4.6千伏安,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电力保障。
我们的付出得到了政府的高度肯定,公司扶贫办获评2019年江苏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中国电力报:去年江苏全社会用电量位居全国第二,支撑着超过全国1/10的经济体量。国网江苏电力如何在保障电力供应的同时推进能源清洁转型,更好支撑江苏经济社会发展?
肖世杰: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五大内容之一。江苏是用能大省、资源小省。大规模引入省外电力、大力发展省内新能源,以此推进能源清洁转型,成为江苏解决能源供应问题、实现绿色发展的第一选择。
国网江苏电力始终坚持以电为中心,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以电网高质量发展推进外电入苏和省内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的科学有序开发。继2012年底投运±800千伏锦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将四川清洁水电引入苏南负荷中心后,近年来又先后建成投运1000千伏淮南—南京—上海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和±800千伏雁淮、锡泰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把安徽两淮地区的煤电和山西北部、内蒙古锡盟的“风、光、火”能源引入江苏。2019年,江苏区外来电1202亿千瓦时,在全省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超过19%;省内风电、光伏两项新能源的发电量也达到698亿千瓦时,到年底总装机为2527万千瓦。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发电量进一步攀升至374亿千瓦时,总装机增加至2709万千瓦。
目前,江苏电网已经形成了“一交三直”特高压交直流混联为支撑、500千伏“六纵六横”为骨干网、220千伏分区运行、配电网协调发展的电网格局。国网江苏电力将牢固树立“四个最”意识,一方面持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压紧压实全员岗位安全责任,提升电网本质安全水平;另一方面强化创新驱动,深化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电网安全稳定实时预警及协调防御等系统应用,以更加先进、更加可靠的技术,有效支撑更多的外电入苏和省内新能源大规模接入,保障电力可靠供应,助推能源清洁转型。
中国电力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网江苏电力在寻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实现电网可持续发展、降低社会用能成本与提高公司经营效益两大平衡中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是如何应战的?
肖世杰:疫情发生后,国家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出发,出台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举措,对除高耗能行业用户外,执行一般工商业及其它电价、大工业电价的电力用户,计收电费时统一按原到户电价水平的95%结算;还明确企业可根据生产需要灵活办理变压器的暂停、恢复等业务。据测算,这项政策执行到年底,江苏电力用户总计可减少电费支出达121亿元。其中,除了国家税收,大部分是国网江苏电力的收入。由此,对公司经营效益带来严重冲击,进而影响电网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严峻挑战,我们更加注重效率效益双提升,以增供增收、挖潜增效、盘活资产、降本节支、发展产业“五个千方百计”对冲减利影响。一方面,大力实施提质增效专项行动,主要包括加快推进电能替代、加强预算精准管控、强化电费回收、优化购电结构、实施电能表“状态更换”、新增农林场圃直供用户、推行“特快电力”服务、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促进关停自备电厂、治理高损台区、查处窃电及违约用电行为等。另一方面,加快“两翼”布局,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并重,加快产业发展,深入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带动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奋力开拓新兴业务,推进电力资源和数据资源商业化运营,大力推广综合能源服务,探索建立电动汽车“充电+出行+互动”商业模式,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把资源存量转化为效益增量,持续增加效益贡献度。
中国电力报:国网江苏电力肩负着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新征程中当排头、做标杆的重任,将如何推动国网新战略目标率先落地,如何实现五个“领先率先”?
肖世杰:6月23日,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毛伟明来苏调研时,对国网江苏电力提出了“当排头、做标杆”的新定位、“五个领先率先”的新方向和“打造江苏样板”的新要求。
国网党组寄予我们厚望,我们将传承和发扬“争先领先率先”精神,准确把握“稳、进、育、开”四字要求,勇于识变求变应变,善于积势蓄势谋势,把国网党组对公司的信任和期待,转化为引领战略率先落地的坚定信心、坚强力量和坚实行动。
首先,坚持强根铸魂。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干精彩、干事创业生态好、改革发展走前列”作为衡量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聚焦强责任、强基础、强素质、强文化、强意识,构建党建工作“五强”格局,厚植“党委引领、支部管用、党员像样、全员聚力、勇当排头”的组织生态。
其次,强化战略引领。主动适应电网企业向能源互联网企业转型发展的新要求,以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实现能源网络建设运营、经营理念、企业治理、质量效益、产业发展、优质服务等诸多领域的全面转型升级。以能源互联网建设与运营核心业务为主体,以能源互联网支撑业务和新兴业务为两翼,打造能源互联网生态圈,构建“一体两翼生态圈”战略布局。研究战略落地路径,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业务向用能服务、管理向高效智慧、经营向质量效益“四个转型”。系统建设区域能源互联网,打造能源供应清洁化、能源消费电气化、能源利用高效化、能源配置智慧化、能源服务多元化“五化”率先引领的区域能源互联网。
第三,抓好具体实践。一是围绕“四个转型”,抓好“八大战略工程”实施,以点带面、市县联动,在全省范围因地制宜打造城市能源互联网,先行先试,不断贡献典型经验。二是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从电网优化布局、管理提升改进以及加强政企合作三个方面持续发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电力大数据和综合能源云网等各类平台作用,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为政策落地提供保障,不断提高支撑服务能力。三是增强电工装备制造业带动力。以提升能源电力领域的装备现代化水平为导向,不仅是支撑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更是在能源互联网建设进程中带动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能源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电力报:江苏正深入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国网江苏电力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
肖世杰:江苏地处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三大国家战略的“前沿”阵地。贯彻落实这些战略,在全面小康基础上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必将带来能源供给和需求的全面升级,这就要求我们发挥电网枢纽作用和多能互补优势,打造以电为中心的用能服务体系,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互动化的用能服务,实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
为此,我们将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加快建设区域能源互联网。将国家战略融入江苏电网“十四五”发展规划研究,推动江苏电力规划有机融入华东电力规划体系,高质量形成“十四五”江苏电网发展规划报告,并据此推进江苏电网建设发展,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二是实现企业自身高质量发展。强化分类管控,推进监管业务精准投资、精益管控,实现成本最优;推进非监管业务开疆拓土、创新突破,实现效益最优。加快产业升级,以电为中心延伸产业链、价值链,以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发展方向,以构建能源互联网产业集群、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价值创造力和产业带动力为目标,做强主导产业,做优支撑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好省管产业。三是带动提升社会综合能效。不断完善江苏能源云网平台并拓展应用,持续优化用能结构,提升能源消费侧电气化水平,着力打造社会、企业、服务商多方共赢的生态圈,引领和促进全社会节能降耗、提高能效,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