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管理

陕北—安徽特高压直流工程宝塔山换流站攻坚纪实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11-21 09:43

高原又结新硕果,苹果红处电流通

——陕北—安徽特高压直流工程宝塔山换流站攻坚纪实

刘环

  九月,我们驱车前往陕北-安徽特高压直流工程宝塔山换流站,车辆穿行在寺仙镇唯一的主路上,两旁是密密匝匝的苹果园和宁静的村庄。换流站离镇子很近,直线距离仅280米。

  走进站内,昔日的果园已成为热火朝天的特高压建设现场。偌大的场站里,竟保留了七棵苹果树。秋风拂过,站外村庄的枝头已是果实累累、压弯了腰,而站内这几棵树上的苹果,虽显青绿,但仍透着遮不住的红晕,正快步走向成熟。

  从2024年9月破土动工,到2025年9月冬去秋来,整整一年奋战,宝塔山换流站已交出靓丽答卷:土建施工完成超九成,电气安装亦全面启动。回顾来路,国网特高压公司宝塔山换流站业主项目部副经理羊勇对关键环节攻坚仍记忆犹新。

  奠基如育种:深夯地基,扎下“强根固本”的硕果之根

  工程伊始,建设团队便面临世界级难题——站址处于国内特高压工程中首个四级湿陷性黄土地质环境,地基沉降风险极高。宝塔山换流站工程创新采用“素土挤密桩+灌注桩+三七灰土隔水层+两布一膜”的综合地基处理方案,层层设防,有效消除黄土湿陷性、提升场地防渗能力。

  湿陷性黄土因其颗粒松散、孔隙发达,遇水后结构极易塌陷,导致地基沉降。而四级湿陷性黄土的处理,在特高压工程领域更属首次,无成熟经验可借鉴。回顾技术路线选择时,羊勇表示:“初步设计阶段,我们曾在强夯与挤密桩两种方案间权衡。以往工程地基处理多采用强夯,建设经验较为丰富,但我们预判到施工期正值夏秋雨季,强夯效果将大打折扣;同时,站址离村庄、果园较近,强夯产生的强烈震动可能导致群众生活、果树结果受影响。”

  基于施工可行性与生态环保的双重考量,项目团队最终决定放弃传统路径,转向挤密桩工艺。

  方案一经确定,建设攻坚战正式打响。为全力保障整体建设进度,主体参建单位与“四通一平”队伍几乎同步进场。场平工程开工仅一周后,桩基施工队伍也进驻现场,特高压工程首次挤密桩施工迎来实战检验。

  2024年11月,陕北高原已寒风凛冽,土建施工进入高峰期。那是一段与冰霜共舞的岁月。寒风中,建设者们既要对抗极端环境,更要牢牢守住工程质量的生命线。

  从9月2日正式开工,到次年1月12日完成全部挤密桩施工,历经雨季与寒冬,实际有效工期仅92天,累计完成素土挤密桩20.39万根。

  安装如育树:精装GIS,培育“主干脉络”的硕果之形

  若将桩基施工比作“播种”,土建主体施工便是至关重要的“育树”阶段。桩基工程完工后,2025年上半年的核心任务便聚焦于土建按期交安。

  面对总量高达3443.95吨的庞大钢结构吊装任务,建设团队以分秒必争的态势,通过优化设计、精选队伍、动态调整施工组织等一系列精准措施,在确保安全优质的前提下,全力推动吊装作业提速。

  走进GIS室内安装区域,羊勇心生感慨。从参与世界首个特高压直流工程——向家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复龙换流站开始,历经8个特高压工程的建设管理,他对新时代工程质量的提升体会尤为深刻。“GIS安装对防尘的要求极高,从早年酒泉换流站的五级防尘标准,提升至宝塔山换流站的十级防尘,我们的质量控制手段也在不断精益化。”羊勇介绍道。

  GIS安装区域的智慧安装大屏引人注目。作为现场作业的“智能中枢”,四大功能模块——环境监测、法兰面螺栓力矩监测、气务处理与进度展示——正动态更新着各项参数。数据如脉搏般实时跳动,源源不断上传至后台,使管理人员在屏幕前即可对安装全程实现“透明化”管控与精准追溯。

  智慧安装系统还将在换流变、换流阀、750kV罐式断路器等设备安装场景应用,覆盖换流站核心主设备的全过程安装管理,进一步提升整体工程的标准化与智能化水平。

  育人如育苗:锤炼新兵,播撒“薪火相传”的硕果之种

  10月12日,在延安市宝塔区,宝塔山换流站临时党支部组织参建单位党员群众实地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在讲解员满怀激情的讲述中重温那段峥嵘岁月、感悟伟大革命精神。

  这次党员学习中,国网特高压公司2025年新入职的六位新员工也在列。此前一周,他们深入西开、西变公司生产一线,系统学习关键设备的生产流程与核心技术。作为未来的工程管理者,他们在宝塔山换流站快速成长:与施工单位同吃同住,在每日跟岗作业中磨砺实操技能;积极旁听各类协调会议、方案研讨,在每周交流座谈时凝练心得;定期到物资厂家学习了解供应链关键环节;每月接受红色教育,筑牢思想根基。这段从施工技术、设备生产到红色教育、组织协调的全面历练,精准覆盖了特高压工程管理的核心能力维度,旨在将他们培养成既精于协调、能精准识别并疏通管理堵点,又深谙技术、能果断研判并攻克技术难题的复合型项目管理人才。

  就像苹果树,将根系深扎于挑战的土壤,枝叶伸展向知识的天空,在风雨洗礼中向阳而生,终得亭亭如盖,硕果可期。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