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11-06 09:11
——南方电网贵州铜仁供电局创新管理模式开展线损治理侧记
陈厦华 陈启军
11月3日,在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10千伏尖新II回线3号环网柜用户处,南方电网贵州铜仁供电局(以下简称“南网铜仁供电局”)线损治理队队员们手持工具,分工明确地忙碌着。“一组查线路接头,一组核电表数据,务必找出该线路线损异常的原因!”这样的场景,是南方电网贵州铜仁供电局线损治理的日常工作,也是10家县区局在线损治理中比速度、比降幅、比成效的攻坚竞赛。
破局:创新机制营造攻坚氛围
线损治理是供电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也是创建一流企业的核心要求。然而,线损治理面临点多面广、树障纠纷等多重情况,要常态化做好这一工作,需要区域、专业、资源、队伍的高度协同。
为强化线损治理的常态长效,南网铜仁供电局经过深入调研与方案打磨,推出了“竞赛+降损”的创新实践。
南网铜仁供电局将高故障线路及台区作为赛场,11家分县局划分为独立参赛队伍,并为每支队伍配备“技术导师”。这些导师由市局经验丰富的线损专家担任,负责为参赛队伍提供技术支持与难题解答,确保各队伍在竞赛过程中能够得到专业的指导。
在考核标准上,摒弃了单一的“线损率下降”指标,而是从“管理线损总体水平、降损治理指标、高损专项治理、异常闭环处理、监督规范管理“等5个维度24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分。这一改变使得考核更加全面,既注重结果,也重视过程,激励各队伍在竞赛中采取多样化的措施来提升线损治理水平。在激励机制上,除对优胜队伍绩效加分外,还将竞赛表现与员工评优评先挂钩。这一举措让“降损攻坚”与员工个人发展紧密相连,极大地点燃了全员参与的热情,形成了人人关心线损、人人参与治理的良好氛围。
攻坚:多管齐下啃下“硬骨头”
竞赛启动后,各参赛队伍迅速进入“战时状态”,结合辖区实际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形成了“一县一策、全域攻坚”的良好态势。数字赋能快速“找症结”。南网铜仁供电局依托营销、计量系统等大数据平台,搭建了“线损异常分析模型”。该模型将用户用电数据、线路负荷数据、天气数据等12类信息纳入分析范围,能够自动识别“高损台区”“异常用电用户”。此前需要人工排查3天的异常区域,如今模型仅需15分钟就能精准定位。
现场排查精准“除病灶”。针对农村地区线路分布广、台区分散等问题,松桃供电局创新采用“分片包干+每日复盘”模式。将全县划分为13个责任片区,每个片区由3名队员负责。每天傍晚,队员们召开复盘会,汇总当日排查出的线路老化、电表接线松动等问题,并确保“当日问题当日处置”。竞赛期间,该县局累计修复各类问题86处。用户联动共同“减损耗”。针对部分用户因用电习惯不当导致的非技术性线损,沿河供电局开展了“安全用电进万家”活动。组织队员走进社区、企业、学校,通过发放宣传册、现场演示等方式,讲解“空调温度设置26摄氏度更省电”“大功率设备错峰使用”等知识。同时,为供电服务区域内的高耗能企业提供“定制化用电方案”,帮助企业优化生产排班,减少用电浪费。今年以来,沿河供电局10千伏及以下线损率同比下降0.73%。结构优化长远“谋发展”。面对部分老旧小区电网容量不足、线路损耗高的问题,碧江供电局联合规划部门,制定了“网架升级改造方案”。将供电服务区域内老旧小区的线路全部更换为截面积更大的电缆,并新增2台配电变压器,提高了供电稳定性。改造完成后,该些小区的线损率平均下降0.3%。值得一提的是,“计量系统分线分台区预警提醒”工具成为各队伍的“降损利器”。该工具利用台区电表的实时采集数据。当线损率超过预设阈值时,会自动分层分级向辖区负责人发送短信预警,并同步推送异常数据。最大限度提升故障处置效率。
提质:效益能力双提升
历经5个月的降损竞赛,成效远超预期。南网铜仁供电局10千伏线损率降至历史最低,不仅减少了电力资源的浪费,还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更重要的是,员工的专业技能在实战中得到了显著提升,各县局打破沟通壁垒,形成了“赶、学、比、帮、超”的浓厚氛围,为线损治理长效化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据悉,南网铜仁供电局将持续深化竞赛成果,推动线损治理从“阶段性攻坚”转向“常态化提升”,以更高效的供电保障、更优质的服务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电力动能”。
责任编辑:刘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