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10-28 16:05
中国能源新闻网讯(李春莲 李欢林)“拿到高压电工证,不管是自己找活,还是培训机构推荐,心里都有底了!”10月22日,来自甘肃省甘南州临潭县洮滨镇上川村上川社的学员朱小平捧着刚到手的特种作业操作证,难掩兴奋。这张证书背后,是国网甘肃省电力“让就业来电”行动为乡村劳动力铺就的技能致富路。自2022年启动以来,该行动已让161名像朱小平这样的乡村学员持证上岗,用技术“啃”下了“饭碗”。
作为国网甘肃电力乡村振兴的核心举措,“让就业来电”始终秉持“授人以渔”理念,聚焦全省未就业劳动力需求,推出“零门槛、全免费”的高压电工特种作业培训。项目打破学历、年龄限制,覆盖省内14个市(州)的乡村群体,学员的培训费、食宿费、交通费乃至考试报名费全由国网甘肃电力承担,真正让农村群众“不花一分钱,就能学门硬技术”。
在培训实效上,项目创新采用“线上+线下+实操”三维模式。线上依托“链工宝”APP,用动画、图文等通俗形式拆解电力基础知识,让“没学过物理”的古浪县学员李宝林也能轻松入门;线下邀请行业资深讲师,结合最新规范和典型案例,解读安全法规、设备原理等核心内容;实操阶段则搭建模拟作业现场,讲师全程旁站指导,从安全用具检查到应急处置演练,每个步骤对标行业标准,确保学员“学得会、用得上”。 订单式设置培训内容。认真分析市场需求,确保所学知识与技能在就业过程中具有优势,向电网建设施工单位以及电力行业其他用工单位推荐培训取证学员,并签订就业意向书,学员通过推荐就业或者自主择业落实就业,增加收入。2025年9月收官的第六期培训班中,30名学员历经158学时系统学习,全部掌握倒闸作业、变压器操作、触电急救等关键技能,顺利通过考核。
技能改变的不仅是个人命运,更是整个家庭的生活轨迹。刘永宏是2022年首批参加国网甘肃省电力组织的高压电工特种作业取证培训班的学员,取证后被安排到离家3公里的甘肃定西市渭源县田家河乡供电所工作。自工作以来,认真学习,踏实肯干,很快就掌握了供电所的业务,每天上班虽然辛苦,但是脸上总洋溢着笑容。“2017年父亲意外受伤,高昂的医疗费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而我又不懂技术找不到工作,日子过得很焦虑。直到有一天供电公司派到咱们村的驻村干部李军走进我家,给我介绍了电工培训的事情,还帮我报名,没想到这件事竟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也改变了我们家的命运”,刘永宏在电工培训成效调研时感慨万千。如今3年过去,刘永宏每月按时领薪,家庭收入稳定,“是电工培训让我们家的日子重新有了盼头”。
据国网甘肃电力乡村振兴部负责人刘倍菡介绍,自2022年国网甘肃电力提出“培育新型农民,让传统农民成为职业技术农民,吃上技术饭,走上致富路”的帮扶思路后,就开始实施“让就业来电”行动对村民扶志扶智,通过培训提升农民技能水平,提高就业竞争力。该项目受益群众较广,是针对全省未就业劳动力的公益培训,对参培学员的学历、年龄等要求较低;该项目创新力较足,依托电力行业优势,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优化调配农村剩余劳动力,其创新性在国网系统帮扶工作中处于领先;该项目帮扶效果较佳,学员取证率达到90%以上,切实提升了参培村民的技能水平,提高了村民的就业率,增加了其家庭年收入,实现了政府、企业、帮扶村民三方共赢,项目凭借“覆盖面最广、公益性最强、创新力领先”的特点,已成为国网系统帮扶标杆。累计参培182人中,161人持证上岗,真正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增收一户”。
下一步,国网甘肃电力将深化“电工培训就业链+配套劳务输送链+人才培育保障链”的“三链”管理模式,一方面优化课程体系,提升培训精准度;另一方面加强与政企合作,拓宽劳务输送渠道,让更多乡村劳动力通过技能培训实现“家门口就业、稳岗位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稳定的“国网力量”。
责任编辑:刘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