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10-23 16:40
谢光辉
面对能源行业深刻变革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特征日益凸显。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以战略眼光谋划人才工作新格局,通过强化思想引领、优化培育机制、激发创新活力、筑牢安全屏障,构建起支撑企业稳健前行与卓越发展的坚强人才保障与创新支撑体系。
铸魂固本,强化引领,把稳人才队伍思想之舵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必须始终将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摆在人才工作首位,确保人才队伍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一是坚持理论武装凝心聚魂。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辅导报告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技术骨干与管理人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教育培训体系,转化为人才干事创业的思维方法与行动指南,确保人才工作始终服务于国家战略与企业发展大局。二是强化价值导向铸就匠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化企业卓越文化宣贯,将“担当作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选树先进典型、讲述劳模故事、创建创新工作室等载体,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技能、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引导各类人才将个人理想融入企业发展,激发内生动力,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三是严明纪律规矩筑牢防线。结合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要求,加强对关键岗位人才、年轻技术干部的纪律教育与廉政风险防控。将职业道德、合规意识、廉洁从业要求纳入教育培训必修课,引导人才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打造一支既业务精湛又作风过硬的可信可靠人才队伍。
精耕细作,系统培育,厚植人才成长肥沃之土。人才培养非一日之功,需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构建覆盖全员、贯穿职业全程、精准高效的培育体系。一是构建分层分类培训新格局:针对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操作人才等不同群体特点,实施差异化、精准化培养。对技术管理骨干,侧重前沿技术、项目管理、创新思维培养;对技能人才,强化实操训练、技艺传承、一专多能训练;对青年人才,实施“导师带徒”、岗位轮换、压担锻炼,加速其成长成熟。突出需求导向与结果导向,完善培训效果评估反馈机制,不断提升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二是畅通职业发展多元立交桥。深化职称评定与技能鉴定工作,优化评价标准,突出业绩贡献与实际能力,打破身份、学历等限制,为各类人才提供清晰、畅通的职业发展通道。积极探索建立“专业技术资格”与“职业技能等级”贯通互认机制,鼓励技能人才向技术岗位转型、技术人才提升实操能力,激发人才横向流动与纵向晋升的活力。三是打造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圈。主动对接行业发展趋势与技术进步需求,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职业院校的合作,探索建立订单式培养、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展技术攻关等合作模式。充分利用“线上 + 线下”资源,建强内部培训师资库与课程体系,鼓励内部专家授课传艺,形成内外结合、优势互补的育人合力。
聚力创新,驱动发展,激活科技兴企动力之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必须将技术管理、科技信息工作深度融入人才队伍建设,以创新实践锤炼人才,以人才智慧赋能创新。一是强化技术管理夯实创新根基。完善技术标准体系,规范技术规程执行,加强技术监督与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安全生产与提质增效提供坚实技术支撑。鼓励技术人员立足岗位开展小改小革、技术优化,将解决现场实际问题作为技术创新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机制,加快成熟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让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推动信息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紧跟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推进智慧电厂、智能巡检、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加强科技信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提升全员信息化素养,推动信息技术与生产经营、管理流程深度融合,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与管理模式变革,提升运营效率与核心竞争力。三是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创新生态。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加大对重大科技贡献、专利发明、技术攻关成果的奖励力度。倡导开放协作、跨界融合的创新文化,支持组建跨部门、跨专业的创新团队,开展“揭榜挂帅”攻关。正确看待创新过程中的风险与挫折,营造敢于尝试、勇于突破的良好氛围,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筑牢屏障,强化保障,营造安心创业优良之境。安全稳定的环境是人才潜心工作与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必须统筹发展与安全,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坚实保障。一是坚决守牢网络与信息安全底线。深刻认识网络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严格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持续完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与技术培训,提升全员网络安全意识与防护技能。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定期开展风险评估与应急演练,确保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二是全面提升后勤服务保障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改善员工工作生活条件,优化办公环境,提升餐饮、通勤、医疗等服务质量。健全员工关怀帮扶机制,积极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幸福感与获得感,让人才能够安心、安身、安业。三是切实维护企业和谐稳定大局。强化保卫制度建设与执行,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确保生产区域、重点场所安全。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深入细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营造和谐稳定、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凝聚起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做好新时代企业人才与科技保障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举措,全面加强思想引领、人才培养、创新激励与安全保障,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创新涌流、安全稳定的新局面,为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谱写卓越篇章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与坚强有力的基础保障。(本文作者系大唐安徽发电有限公司陈村水力发电分公司总工程师)
责任编辑:刘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