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10-17 16:00
薛东 王建 黄成飞 崔丽媛
金秋时节,秋风拂过落叶,丹桂飘香。走进北仑电厂的中央控制室,一块实时显示着各环节生产运营数据的巨型智慧屏幕映入眼帘。“这在以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之前的系统是相互独立的,大屏上基本分散着各种独立运行的系统界面,人员每天需要反复切换不同平台才能完成巡检。”北仑电厂信息主管朱贤伟一边操控着系统,一边描述着电厂传统信息化所存在的数据割裂等真实问题。
如今,基于统一技术栈、统一开发框架、统一数据源、统一运维体系等“七个统一”核心原则,国能信控自主研发的IMS开发平台,极大解决了数据不通、业务割裂、用户体验差、运维压力大等传统软件开发痛点,为所有业务系统提供标准化的研发流程和管理办法,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智慧管控开发生态,实现了从数智化产品部署到上线运行全周期用时可节省50%,比传统开发效率提高了25%。
10月9日,IMS开发平台在国网能源哈密煤电有限公司花园电厂成功完成开发环境与生产环境搭建,将有力支撑项目十余项产品的同步研发与运行,为项目建设提供统一的技术底座,进一步加快花园电厂智慧化建设。目前,该平台已在集团内外省公司及厂站落地百余项目并取得显著成效,开发平台使用用户累计达万人,在运行期间项目开发运维人力成本下降约30%,有效缓解专业人才短缺问题,为系统开发、数据整合、信创改造、信息安全构筑了坚实统一的底座,让创新想法得以快速落地,真正驱动企业向智慧化、高效化迈进。
低代码赋能:从“专业开发”到“敏捷开发”
“以前开发一个新模块,光是搭建框架、编写基础代码,就得耗费我们这些老工程师整整3天时间。”安庆项目经理刘健带领团队集中攻坚生产管理系统的研发。他一边操作一边介绍,“现如今,依托IMS开发平台的代码生成功能,过去需要3天的基础页面搭建,现在2小时内就能轻松完成。”
在生产监控中心,面对软件模块二次开发的临时需求,工作人员通过借助统一可视化组件库拖曳图表、仪表盘等模块,辅以少量脚本,即可完成快速组装,调整监控大屏的呈现形式。“在项目现场,实施人员通过连接数据源,借助图形化工具,实现数据交互调试与页面设计同步进行,形成‘边开发、边测试、边交付’的敏捷模式,一个功能完备的门户页面高效成形。”IMS开发平台所提供的在线表单制作、代码生成、在线接口制作、数据库在线维护等15种低代码能力,显著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技术门槛,为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以前想要开发软件,必须排队等待IT部门接单,现如今基于IMS开发平台,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员也可以完成功能模块搭建,如同画流程图一样,真正实现‘当天设计、当天上线试用’。”国能信控长三角区域业务中心项目经理黄玉林感慨地说道。通过直观的表单设计器和拖拽式的流程引擎,无需编写一行代码,便可自主设置所需的审批步骤和规则。“这种自助式的操作模式,极大地缩短了需求实现周期,让基层人员从烦琐的基础代码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多聚焦在核心业务逻辑优化上,有效提升业务部门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在追求高效的同时,IMS开发平台以‘七个统一’为原则,有效保障了平台开发质量。”国能信控公司研发中心薛东表示,“过去分散开发易导致数据孤岛、隐藏缺陷及代码黑洞等问题,为解决这些痛点,IMS开发平台采用统一服务组件,借助标准化数据接口实现数据互通,消除数据孤岛。依托组件化开发与自动化测试来提前定位潜在缺陷。通过代码规范引擎与模块化设计,实现代码质量显著提升。”该平台通过服务组件复用,使开发效率提升40%,系统故障率下降20%,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指标更是显著优于传统模式,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夯实技术基础。
双向赋能:从“重复对接”到“安全共建”
“安徽国电皖能风电APP已在集团ICE平台上架,但项目交付周期极紧,若从零开始对接系统,不仅工作量庞大,更难确保准时上线。”安徽项目经理罗彬说,传统业务系统对接集团统建系统时,常出现因接口协议不统一导致的数据联调周期冗长、集成成果难以复用、项目交付效率低下且成本高企等问题。
与此同时,随着多系统互联需求激增与移动化作业普及,身份管理分散、权限体系混乱引发的安全风险日益突出,传统账号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越权访问防控与合规监管要求。
针对这些实际痛点,IMS开发平台依托集成使能技术实现全链路突破。通过预置ERP集成组件,实现了与集团物资管理、主数据中心、消息系统等统建系统标准化对接能力的深度封装与开发,借助可视化配置工具与生产消费者模式,可快速接入生产管理数据,达成“一次对接、多次复用”的集成效率提升,显著缩短业务模块上线周期。
“在安全体系构建方面,IMS开发平台通过统一身份认证体系整合电厂全业务系统的用户身份与权限管理,实现‘一证通行’的便捷体验,从源头化解身份管理混乱引发的安全隐患。”国能信控公司研发中心工程师梁刘帅说,通过与集团4A系统完成对接集成,构建起权限精准匹配机制与全流程操作审计体系,深度融合国密技术与密钥分级管理方案,为身份验证过程提供全链路加密防护,有效抵御数据窃取与篡改风险,全面满足国家信息安全规范要求。
信创攻坚:从“能用”到“好用”
随着信创战略有序推进,能源企业正经历着技术自主可控的深刻转型。国能信控公司自主研发的IMS开发平台逐渐改变了曾经严重依赖国外技术生态的状况,通过构建全栈适配体系,让数字底座建设从“能用”向“好用”阶段跨越。
走进宁海项目信创建设指挥中心,大屏上清晰展示着全厂系统信创迁移进度图。“IMS开发平台将底层技术差异进行封装,我们再也不用为驱动差异、SQL方言差异等适配问题烦恼了,过去数据库兼容性调试、操作系统驱动适配、中间件参数调优等问题耗费大量人力,如今已得到有效解决。”宁海电厂项目经理陈雷说道。
这一切成果源于“全栈国产化”攻坚。IMS开发平台借助SQL转换引擎、微服务化容器架构等技术,运用智能适配中枢,能够自动解决不同国产数据库的语言差异以及核心软件之间的兼容性难题,成功搭建起从芯片到中间件的全栈适配体系。“以前依靠人工调试匹配需要2周时间,现在系统8小时就能自动生成最优的适配方案,大幅缩短了异构环境的适配周期,有效加速了国产化替代进程。”谈及此处,陈雷脸上露出自豪的神情。
该项目采用“试点—验证—推广”模式,基于在OA系统内进行试点应用,在适配度和技术可行性通过验证后,成功将应用范围扩展到生产等关键业务,最终实现信创化系统的平稳切换。“信创并非简单地‘换牌子’,而是技术架构的深度重构。IMS开发平台将复杂问题标准化,让业务团队能够专注于创新。”陈雷强调。
在“双碳”目标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交汇点上,IMS开发平台早已超越单纯的技术工具范畴,逐渐成为能源革命的重要数字基础设施。国能信控公司研发团队始终坚持产品主义、专业主义和长期主义,自主研发的IMS开发平台以安全共建为核心理念,在显著提升系统对接效率的同时构建多层次安全防护体系,实现系统安全与业务便捷的有效平衡,推动能源行业实现从“自动化”到“智慧化”的蜕变,加快“数智国能”建设进程。
责任编辑: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