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10-17 16:00
中国能源新闻网讯(王树兵)7月至10月,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白音华露天矿在矿山智能化建设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推进“剥离无人与有人车混行作业方案”。经过阶段性试验,40台无人驾驶与28台有人作业车已实现稳定协同运行超720小时,达成“安全零事故、效率持平人工”目标,为露天矿智能化运输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此次混行作业探索以“安全优先、效率持平”为核心目标,针对露天矿5.5千米运输距离、160米垂直提升的复杂路线,该矿精准制定差异化作业策略,在装载区与卸载区实行“无混行”管理,避免设备交叉干扰;仅在核心运输路段开展无人、有人车混行,既保障关键节点作业秩序,又最大化利用运输通道资源。
安全保障方面。依托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技术,无人驾驶对复杂场景的识别准确率高达99.8%,可实时捕捉有人车变道、减速等突发状况,提前启动预警与规避机制,有效杜绝了坡道溜车、车辆追尾等露天矿高频风险。截至目前,包含160米爬高路段在内的全运输链路,未发生碰撞事故。
生产效率方面。通过优化作业流程与路径规划,无人驾驶单程运输平均耗时与有人驾驶车辆基本持平,日均有效作业时长稳定保持20小时,达到全无人封闭场景的作业水平。同时,装载区、卸载区的“无混行”设计,确保了整体运输链路高效运转,剥离作业产能未因混行模式出现波动。
此次混行作业的成功,得益于技术与管理的双重支撑。技术层面,精准感知、动态决策及预警提示系统构建了无人设备的“智慧大脑”,使其能灵活适应复杂混行场景;管理层面,分时段协同调度与数据回溯优化机制,为设备高效运转提供了制度保障。
下一步,白音华露天矿将持续深化混行作业模式,重点推进无人设备算法优化、错峰运输路径探索及作业人员专项培训,进一步释放智能化产能。此次突破不仅为白音华露天矿注入新的生产动能,更将为国内同类矿山的智能化升级提供重要参考,推动露天采矿行业迈入“无人+有人”协同的新发展阶段。
责任编辑: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