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9-30 10:56
——“三位一体”育匠模式激发人才梯队活力侧记
廖平
9月26日,2025年度浙江杭州市电力电缆检测及附件制作青工技能竞赛在浙西培训中心(下涯电缆基地)落下帷幕。
浙江大有集团电缆公司派出的两支参赛队伍发挥出色,包揽大赛团体一、二等奖,青年员工黄顺勇荣获个人一等奖,两人获二等奖,一人获三等奖。
今年来,浙江大有集团公司积极构建“能力锻造、技术策源、人才孵化”三位一体育匠体系,推动高技能人才梯队持续壮大。
以“老带新”为核心,筑牢能力的锻造厂
大有集团电缆公司以大师工作室为平台,积极推进“一对一”师徒定制培养模式。今年8月,“沈俊电力电缆工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功晋升为杭州市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该公司继省级“金臣文技能大师工作室”后的又一重要人才培育基地。工作室为新员工匹配技能导师,签订“师徒责任状”,制定个性化“成长路线图”;导师按月提交“带教日志”,徒弟则需完成“技能打卡清单”,从电缆剥切、接头制作到试验操作,逐项过关、阶梯式成长。
这种“手传手”教、“心贴心”学的教学模式,在大有集团电缆公司早已不是个例。一直以来,“金臣文技能大师工作室”坚持以岗位培训为基础,聚焦素质、能力、技能三大提升方向,强化技能传授的实效性与针对性,结合电缆专业生产任务,推动专家经验与创新成果高效传承。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完成师徒结对50余对,平均技能达标时间缩短30%,涌现出全国技能竞赛第一名马金伟、浙江省输变电工程技能竞赛第二名黄顺勇等一批青年技术骨干,逐步形成“大师引领、骨干支撑、青年接续”的良好人才生态。
以“创新攻坚”为引擎,打造技术的策源地
“传统耐压试验设备体积大、移动难,在变电站狭小空间里根本转不开身!”2022年,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劳模宋海胜成立劳模工作室,带头开展技术攻坚,最早就是从这样一句“抱怨”中找到了创新方向。团队成功研制出“便携式110千伏电缆交流耐压试验装置”,有效解决变电站内狭小空间作业困难,该项目获第二届全国电力行业工程建设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在劳模先进的引领下,小组持续推进施工装备革新升级。在丽水缙云500千伏抽水蓄能电站耐压试验中,团队反复测量、论证,首次实现在现场两台耐压设备串联试验,进一步解决施工难题、提升工作效率。目前,宋海胜带领创新小组积极推进盖板抬升装置、电缆头3D扫描、中间接头和中端充气帐篷等新型设备研发,持续填补电缆土建机械化施工空白。《110千伏电缆GIS终端耐压试验装置专利转化协议》成功签约并获得首笔专利成果转化费,成为大有集团电缆公司首例科技成果转让项目。今年以来,该公司授权发明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实现了“传承中创新、创新中突破”。
以“育新人”为目标,构建人才的孵化器
为推进人才梯队可持续发展,大有集团电缆公司建立“培养—考核—激励—发展”闭环管理体系,搭建“一把手讲安全”“科长管技术”“班长管技能”的机制,重新修编师徒协议内容约定,将师徒绩效深度绑定,有效激发工匠“带徒授艺”积极性,为专业技能传承、管理能力培养、竞赛性人才选育打好基础。
在该公司,新入职员工均需进入“尖刀班”接受为期八个月的脱产强化培训,除了周总结、月考核、季度考评以外,最终还要通过现场工程附件安装实战完成毕业考核。这套严密的训练体系确保每位青年员工具备独立完成附件安装及高压试验的核心能力,优秀的青年员工不仅可通过竞赛脱颖而出,更将纳入班组长及专家人才储备库进行重点培养。据统计,近两年大有集团电缆公司晋升的班组长中,35岁以下青年占比较往年提升50%,积极打造培育青年人才的“黄埔军校”。
近年来,大有集团公司通过“大人才”培育培养工作体系已培养省公司级以上技术能手15人、浙江青年工匠19人,多人走上技术管理关键岗位,形成“师傅带徒弟、徒弟成骨干、骨干变工匠”的良性循环。
下一步,大有集团公司将持续深化“工匠身边出工匠”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人才培育体系机制,让更多优秀人才在实践中成长、在传承中出彩,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责任编辑:刘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