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9-30 15:48
包杰 张永越
在“双碳”战略深入推进、能源结构加速转型的背景下,新能源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与效益并重的新阶段。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以集团公司“均衡增长战略”为引领,以“存量提质”为主线,扎实开展“一分钱”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创新构建“评、诊、治”闭环管理体系,有效破解了风电场和光伏电站“亚健康”识别难、病灶定位难、治理落地难等共性难题。2025年1-8月,该公司通过该体系实现挽回电量7.7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26%,无故障风机/光伏子阵占比、场站时间可利用率、度电成本等关键指标大幅改善,位居国家电投集团前列。
评:精准“体检”,锁定低效单元
过去,新能源场站运维常常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缺乏系统性的低效识别与精准治理机制。为了扭转这一状况,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自2024年下半年起开始探索“评、诊、治”一体化管理路径,并于2025年全面推广实施,对全部36座集中式场站、总容量647万千瓦的近一年运营数据进行分析,实现评价全覆盖。
在“评”的阶段,该公司建立起经济指标与生产指标双维评价体系,对存量场站开展全面“体检”。该体系涵盖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利用小时、系统效率、功率曲线符合度等五项核心指标,像一双“慧眼”精准扫描场站运行状态。
除此之外,该公司建立的动态阈值评价标准,明确将光伏系统效率低于80%、风电功率曲线符合度低于95%、利润亏损或同比下滑明显、净资产收益率低于4%或等效利用小时数低于设计值作为低效场站判定标准,为后续精准诊断和治理提供了明确方向。
花灯风场装机容量99MW,过去一段时间,风机虽然也在转,但发电量始终达不到设计值。为什么同样的风,发电效果却打折扣?通过系统性的数据评价分析,发现该风场部分风机存在发电性能不达标问题,导致整体发电效率偏低。这套评价体系就像为风场做了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准确找到了“体质虚弱”的机组。
通过精准的“评”,公司不仅实现了对场站健康状态的量化评估,更关键的是为后续深入“诊断”病因、实施精准“治疗”锁定了目标和方向,使存量资产提质增效告别了盲目性,迈入了精准治理的新阶段。
诊:专家“会诊”,深挖问题根源
找出低效单元只是第一步,精准定位“病因”才是关键。在“诊断”的环节,公司整合内外部技术力量,组建跨专业专家团队,覆盖风机、光伏、变配电、继保和试验检测五大领域,形成强大的技术支撑体系。
专家团队耗时两个月,对全部集中式场站开展系统性诊断。他们像“老中医”一样望闻问切,采用“远程监测+现场勘查”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发现包括功率曲线符合度低于95%、叶片零位不准、偏航刹车液压不足等风机问题,以及光伏支架跟踪误差较大、组件覆灰等子阵问题。
在乌兰察布120万千瓦风电场,专家团队发现部分风机对风系统存在偏差,这就像人侧着身子迎风,捕风效率自然不高。而在达拉特光伏电站,诊断显示因组件局部过热、周边植被遮挡及支架调节不及时等问题,造成了发电效率的持续损失。
基于深入诊断,该公司共形成36份诊断报告,精准找出每个场站的“病根”。在此基础上,制定了2025年12大项、81小项提质增效措施,并明确了2026年全年可挽回电量目标,为精准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治:对症“施治”,成效立竿见影
“治理”阶段,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坚持“一场一策”,开展靶向攻坚,推动场站效能快速提升。依托诊断结果,结合日常维护与定期检修,全面推进偏航系统校准、功率预测设备校正、低效组串治理等专项工作。
截至2025年8月,已完成1110台风机的偏航校准,覆盖全部风机的73%;完成1075台风向标、风速仪标准化校正,占比71%;光伏场站实现支架按季度调整,治理低效组串423组。在达拉特光伏电站,通过滚动治理效率最低的20%设备,采用无人机检测技术精准识别组件热斑、内部故障,1-8月累计修复故障组件406块、清理植被遮挡1000余处,使离散率超过20%的异常设备日均台次同比下降91.8%。该电站还持续优化季节可调支架策略,有效提升利用小时数8.3小时。在乌兰察布风电基地,公司通过电源侧储能灵活充放、与电网协同调控,有效降低限电弃风率2.25个百分点;同时开展能管限功优化、变桨控制优化等8项技术改造。
该公司还建立了“评、诊、治”PDCA循环机制,每年10月启动新一轮“再评价—再诊断—再治理”循环,对存量场站开展“再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对低效场站进行“再诊断”,总结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优化治理措施,进行“再治理”,直至符合评价标准,确保提质增效成果持续巩固。
实践表明,新能源提质增效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通过“评、诊、治”体系创新,不仅实现了自身高质量发展,更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存量资产提质增效解决方案。未来,公司将持续深化这一闭环管理机制,完善长效管理体系,为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强动力,为国家电投集团“均衡增长战略”落地贡献更大价值。
责任编辑:于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