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管理

国网甘肃金昌供电公司:“三位一体”创新模式激活发展新动能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9-08 17:27

  中国能源新闻网讯(杨亚东 马天钰)“以前遇到技术难题大多靠自己摸索,现在工作室里有老师傅手把手指导,跨专业团队还能一起‘头脑风暴’,思路很快就打开了!”9月3日,国网甘肃金昌供电公司入职仅两年的青年员工王文杰介绍“张霞(李青宏)劳模创新工作室”时难掩兴奋。

  国网金昌供电公司变电运检中心坚持以“劳模引领、数字转型、基层创效”三位一体创新模式为核心抓手,在技术攻关、人才孵化、管理升级三大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为金昌地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注入强劲创新动力。一系列创新成果不仅破解多项生产难题,更培育出高素质人才队伍,为电网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该公司变电运检中心组建由7名专业技术骨干、8名青年员工及创新管理人员构成的技术攻关团队,如同一块“强磁石”,成功凝聚二次检修、高压试验、变电运维等6个专业领域的力量,构建起“传帮带、共攻坚”的创新生态。工作室创新建立“课题认领—联合攻关—成果共享”机制,聚焦变电站核心难题攻关、产品研发与成果推广,成为变电运检中心创新人才孵化的“蓄水池”,为青年员工成长搭建起快速提升的平台。

  在二次检修领域,青年团队为解决传统手持式继电保护测试仪“体积大、操作繁琐”的难点,研发出《一种手持式继电保护测试仪》。经过多轮调试优化,该设备将现场作业时间缩短60%,工作质效却实现翻倍,大幅减轻一线人员工作负担。电气试验班研发的《布控红外测温装置》更具行业突破性,该装置采用高效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组合,实现全天候自供电;优化升级后新增温差阈值预警功能,当监测点温度出现异常时,系统可自动将告警信息推送至工作人员手机APP,形成“监测—分析—处置”闭环管理。目前,两台装置已分别应用于110千伏永昌变、夹河变,累计监控并处置温度异常隐患12起,有效降低运维成本。

  “以往手持红外仪巡检一次需2小时,现在通过手机就能远程掌握全域温度趋势,工作效率提升一倍以上……”运维人员介绍。

  流程优化与智能升级同样成效显著。针对作业检修计划编制中“数据重复录入、校验耗时长”的痛点,以吴佳欣为核心的创新团队开发智能操作模块,实现设备参数、作业标准等数据的自动关联与校核。项目试运行半年来,检修计划平均录入时长从60分钟压缩至20分钟,人力成本节约 80%。“现在我们能把更多精力放在风险预判和方案优化上,作业安全性也同步提升……”吴佳欣表示。

  “安全工器具到期提醒、外来人员准入资质审核……这些以前要专人盯着的事,现在机器人全帮我们做了!”班长姚涛展示手机上的智能提醒界面。据悉,创新工作室深入调研6个基层班组工作痛点,梳理出14项流程化、冗余性操作需求,推动变电专业智能体发展。目前,智能体已进入测试反馈阶段,首批部署的RPA机器人可自动监测安全工器具领用归还状态,提前3天发送到期提醒,使安全工器具按时归还率保持 100%;在现场作业上传资料智能校核中,机器人可自动比对风控系统计划与上传资料内容,审核效率提升3倍以上。同时,还将开发报表自动生成、缺陷数据统计、图像智能校核等功能,预计每年可节省基层人员重复性工作时间800余小时。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积累,该公司变电运检中心创新工作室已形成“问题导向—团队攻关—成果转化”的成熟工作机制。从青年人才培育到数字技术赋能,从工作流程优化到智能体系升级,该公司变电运检中心正以创新为笔,在金昌电网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一系列创新成果不仅解决了大批生产实际难题,更锻造出一支“敢创新、有想法、能攻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公司战略发展筑牢创新根基,持续为区域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注入新活力。

责任编辑:刘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