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管理

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南露天煤矿:用好提质增效“金钥匙”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8-27 17:04

  中国能源新闻网讯(秦旭)连日来,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南露天煤矿聚焦生产效能提升与成本管控,通过一系列精准化生产管理举措,持续强化降本增效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电铲作业“破壁攻坚”,激活生产核心动能。该矿将电铲效能优化作为降本增效的“先手棋”,严格执行成本压降激励方案。针对煤层揭露、夹矸分层等“老大难”区域,结合煤层赋存规律与剥采进度配置采运设备,从根源上规避“大马拉小车”的效率损耗。在此基础上,通过生产组织规划保障采煤与剥离工序高效接续,让出煤电铲可按照“煤破”运行状态灵活调整至剥离作业位置。借助爆破参数校准、运输路径优化,推动各生产环节“无缝咬合”。针对电铲单人作业特性,在司机就餐、休息及设备等待检修的间隙,同步优化运输车辆配比,减少备用车辆冗余,提升在用电铲效率,助力电铲单位时间作业效率实现跨越式提升。

  运输成本“精打细算”,织密降本增效网络。该矿组织优化剥离作业面与排土场的空间布局,规划最短运输线路,减少设备空载及迂回运输距离。根据剥离量的动态变化,灵活调整排土场启用顺序,并提前做好排土规划,避免因临时变更排土位置导致运距增加。同时,在采排场内合理设立临时加油点,让车辆“就近补给”,进一步缩短加油运距。此外,通过协调组织输煤、输岩系统的检修与生产时序,实现设备效能最大化发挥;借助胶带系统高效运转,运距得到进一步压降。

  辅助成本“精准管控”,筑牢节流坚固防线。爆破成本与电度成本控制是降本增效的另一重要突破口。按照“针对性爆破、非必要不爆破”原则,针对黄土及软岩区域,以电铲直接采装取代爆破作业,减少炸药消耗。建立生产技术部、采装单位及穿爆部三方联合核验机制,严格审核作业位置爆破需求,从源头上严控爆破成本,减少非必要爆破量。在电度成本控制方面,将电铲的辅助作业时间(如场地处理、电缆移设)与休息、就餐等非生产时间合理统筹,推动两类时间高效重合,大幅减少电铲带电备用的无效时长,切实压降用电成本。

  截至目前,各项举措落地见效,核心指标全线飘红:电铲作业效率达到843.26立方米/小时,较去年同期提升7.79立方米/小时,创下近五年来的历史最高纪录,彰显出设备效能与作业管理的双重突破;自有设备煤岩综合运距优化至3.648公里,较年初计划缩短0.102公里,在降低运输成本的同时提升整体生产流转效率;非爆破作业量较年初计划大幅增加214.7万立方米,电铲电度单号较年计划降低0.0856度/立方米。上述成果为降本增效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成为保障成本降低的关键力量。

  责任编辑:刘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