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7-31 10:12
樊润书
七月的镍都金昌,戈壁滩上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条条银线穿越绿洲与戈壁,将清洁电力源源不断送入千家万户。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国网甘肃金昌供电公司正以“镍都金雁”党建品牌为引领,用一套独具特色的“头雁”人才培养体系,让一支支“电力铁军”快速成长——从初入职场的“雏雁”到独当一面的“成雁”,从技术骨干到管理精英,人才成长的“雁阵”正为该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党建领航:为人才成长提供“定向导航”
“成为党员技术骨干后,我不仅要把线路检修的手艺练精,更要带着团队啃下硬骨头。”输电运检中心党员张帆擦拭着刚检修完的绝缘子,黝黑的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作为金昌供电公司“头雁”工程培养的首批党员技术骨干,他如今已能带领团队完成220千伏线路智能化改造这样的复杂项目。
2025年启动的“头雁”工程,是金昌供电公司人才培养的“红色引擎”。金昌供电公司党委以“党组织定向导航、党员先锋示范、红色基因赋能”为路径,将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在输电线路巡检现场,党员责任区的红旗迎风招展,6个党员责任区成为技术攻关的“前沿阵地”;在营业厅服务窗口,2个党员示范岗亮出“有困难找党员”的承诺,成为服务群众的“暖心窗口”。
“我们把党支部建在专业班组上,让党员骨干在项目中当先锋,既强化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又让人才在实践中快速成长。”金昌供电公司党建部主任介绍。截至目前,通过党建引领已累计培养党员技术骨干189人,17名党员骨干晋升为四级领导人员,14名“雏雁”人才竞聘至管理、技术岗位,真正实现了“党建强、人才兴”的良性循环。
沃土育苗:让“雏雁”羽翼渐丰
“刚入职时连电价电费政策都不知道,现在已能熟练为客户主动宣传解读各类政策。”客户服务中心新员工陆嘉影拿着刚获得的“中级工技能等级证书”,难掩兴奋。这个2023年入职的姑娘,是该公司“沃植优苗计划”的受益者——在师傅赫舍哩琪的“一对一”带教下,她逐渐掌握了业扩报装等核心业务,还在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服务之星”技能竞赛中获奖。
“优苗计划”是金昌供电公司针对入职3年内新员工设计的“成长阶梯”。通过“导师带徒+项目实战”的模式,新员工从基础业务学起,在实际工作中练本领。2025年入职的新员工王浩,跟着输电运检中心的师傅们爬铁塔、巡线路,入职半年就参与了3条10千伏线路的检修项目,如今已能独立完成简单的故障排查。
“我们给新员工量身定制培训计划,6大专业、38个工种都有针对性地能级评价,表现优秀的还能参加技能竞赛、外出培训。”金昌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截至目前,已有23名新员工取得中级工技能等级,8名首期“优苗”成长为党群、新媒体等关键岗位骨干,38名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昔日的“雏雁”正逐渐羽翼丰满。
岗位炼金:把“成雁”锻造成“精兵”
在“壮干计划”的实践中,为了拓宽员工岗位胜任能力,金昌供电公司制定了跨单位、跨专业、跨岗位的挂职锻炼计划,让年轻管理人员在不同岗位上“墩苗”。2025年,金昌供电公司组织10名年轻管理人员开展内部挂职,推荐15名四级副职领导人员、25名优秀年轻管理人员进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千人两库”。
“我们要培养的是既懂业务又懂管理的‘多面手’。”金昌供电公司组织部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已有80名人才参与五级、六级职员职级竞聘,19人获评高级职称,中层领导平均年龄降至43.44岁,一支“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管理队伍正逐步形成。
该公司“育匠计划”通过与东北电力大学、重庆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和“技能实训基地”,定向培养高层次人才。截至目前,金昌供电公司已联合培养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25名,组织42名骨干参与国网福建电力党校培训,邀请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专家、浙江大学教授开展专题讲座5场次。开放的培养模式,让员工在更高的平台上开阔视野、提升能力,为公司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从“雏雁”到“成雁”,从“人才”到“专才”,该公司用一套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如今,在镍都大地上,这支“电力雁阵”正展翅高飞,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转型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电力动能”,也为自身高质量发展铺就了一条充满活力的“人才之路”。
责任编辑: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