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管理

国家能源集团浙江公司北仑电厂:熠熠生辉的“东海明珠”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4-22 14:51

施丹妮 虞时中

  位于祖国东海岸的国家能源集团浙江公司北仑电厂,是我国第一个通过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特大型火力发电企业,现有总装机容量538.468万千瓦,其中3.843万千瓦光伏装机,0.625万千瓦风电装机。作为国家“七五”“八五”“九五”计划重点建设工程,从荒凉滩涂上崛起的北仑电厂始终坚持高站位、高标准、高要求推动各项工作,在实现跨越式发展、追求卓越之路上奋进!

  荒凉滩涂 艰苦创业

  1983年12月26日。宁波北仑算山,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山丘,突然热闹了起来。一群人脚步匆匆,很快围成一圈,取出随身携带的一张图纸,一边用手指在上面指点着,一边眺望不远处近那一片滩涂,还有更远一点的大海。

  八十年代初,国经济快速发展,电力需求激增,但电力供应严重不足,拉闸限电成为常态。

  “在北仑搞大型电厂的条件确实不错,北仑是展望中的南方最大火力发电基地之一,对于解决国缺电的问题,促进工农业生产大发展将起到重大作用……”1984年,一座20世纪国内最大火电厂的选址就此尘埃落定。

北仑电厂定址开工的场景。

  这一年,国家批准北仑电厂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这是国电力改革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开放的国,开始吸引世界的目光,也注定一个非同寻常的“北电故事”,正徐徐开启……

  1988年1月5日,北仑电厂一期建设2台60万千瓦机组工程正式开工。从此,荒凉的海滩上变得格外热闹起来,每天千余名建设者和上百台大型建设车辆构建起了艰苦创业的生动场面。建设者们住工棚、涉荒滩、战台风、搏海浪,昼夜奋战在工地上,大家就拧着一股劲,一定要争取工程早日发电,尽快缓解“电荒”。

  原北仑电厂党委书记李文辉回想起当时的场景至今深有感触:“当时电力建设者的生活工作条件差,但是并没有把他们压垮!反而在他们的身上涌现出了一种越是困难越向前,争先恐后作贡献的奉献光明精神。”

  作为第一个通过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机组,当时的设备全部从国外引进,及时吸收和消化国外技术就成为了建设者和管理者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北仑电厂率先在国内通过招标方式,选择了一批具有一级资质的部、省属骨干承担企业施工任务。工程建设者们发扬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争分夺秒推进工程建设。如何管好用好现代化设备,也成为了生产管理人员要啃下的一个硬骨头。

  原运行部主任王海回想起当时大家学运行规程的场景仍十分感慨,“过去没有翻译软件,大家都是拿着一本厚厚的英文词典逐个来查专业名词,然后熟记消化,最后把发电系统流程彻底掌握,一本英语词典也差不多被翻烂了。”王海认为,当时大家都是凭着一股追求卓越的拼劲,才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了先进技术。

  建设者们采用创新工艺提升安装质量,一期工程主厂房内的循环水进排水隧道采用盾构法开掘;“三机抬吊”成功将305吨重的发电机定子吊装就位……这些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有力提高了浙江省电力工业现代化建设的水平。

1991年北仑电厂1号机组集控室里操作人员监盘。

  1991年10月、1994年11月,北仑电厂一期两台60万千瓦机组相继投产,从此,浙江电网迈上了大机组、大电网、超高压、自动化的新台阶。这是浙江电力发展的里程碑,也是国电力史上一个标志性的时刻

  自主创新 勇立潮头

  北仑电厂的诞生与发展,自始至终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勇立潮头的北仑电厂也并未停止发展的脚步。

  2000年9月,二期工程三台60万千瓦亚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全部建成,工程荣获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

  2009年6月,北仑电厂三期工程两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建成投产,是国内首台同步实现烟气脱硫、脱硝的百万千瓦机组,打造了新建电厂环保典范。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最高奖“金质奖”。

如今的北仑电厂航拍。

  三期工程投产后,北仑电厂总装机容量突破500万千瓦,有力保障了长三角地区电力供应。

  从计划经济时代的集中攻关,到改革开放后的市场化改革,再到新时代的创新驱动发展,国的创新脚步从未停止。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如何在现有机组之上,不断提高优化能耗指标,实现存量资产提质增效,是北电人从未停止的探索。

  2012年10月,北仑电厂6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汽轮机通流改造项目,被国家能源局列入全国燃煤电厂首批综合升级改造计划。项目负责人李国明冲锋在前,对涉及轴向通流间隙、汽封间隙、轴系中心等参数进行精细调整,确保每个环节准确无误。2013年11月,该机组顺利完成改造,“改造后高压缸效率明显提升,机组效率达到国内同类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机组每发一度电,供电煤耗比原先下降8克。”

  电厂人才培训基地主任、浙江省劳动模范张立对电厂锅炉停运保养的各种方法进行仔细分析和对比,经过反复论证,创新提出“机组短时调停期间最适合采用蒸汽压力法进行停炉保养”结论。方案实施后,仅一次启停机就为企业降低成本30万元。

  “要大力推进创新驱动”,下好创新这步“先手棋”,北仑电厂牢记嘱托,以技术创新为引擎,谱写企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北仑电厂三期两台百万机组集控室操作员正在监盘。

  首台百万机组扩容提效改造等8项技改项目实现国内首创,打造北电样板,引领行业发展。

  首创百万千瓦机组回热式启动引风机节能项目,厂用电率小于2.3%,创造了国内同类型机组最好水平,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

  首创“膜法+电解质氯”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路线,作为集团公司重大科技项目进行推广。

  启动斗轮机无人值守项目,首创“基于斗轮电流的取料恒定流量控制技术”等多项新技术,改善作业环境,减轻劳动强度,并使取料作业提高效率20%。

  截至2024年,企业累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7项,集团科技进步奖36项,授权专利54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2021年,北仑电厂入选集团公司首批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运营管理领域标杆。

  节能降耗 绿色发展

  2005年8月15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浙江安吉余村被提出,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能源结构深度调整、绿色发展理念的大背景下,北仑电厂全面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大力开拓智慧高效、低碳清洁的绿色发展之路。

  2007年,北仑电厂率先启动全国最大规模脱硫改造,成为宁波当年十大实事工程之一;2009年起,积极拓展集中供热,成为北仑城区50平方公里唯一一家热源点;2017年全厂机组实现超低排放;2021年,北仑电厂全面完成两台百万机组汽轮机高压缸通流改造、DCS+DEH等技术改造,降低供电煤耗3.4克/千瓦时,机组出力由100万千瓦扩容至105万千瓦,成为全国首台百万机组扩容提效和DEH国产化改造的成功案例。2021年至今,完成煤场全封闭改造、脱硫废水零排放、液氨改尿素等重大项目。

  “建厂至今,我们累计投入的环保资金超过50亿元。”电厂环保主管洪端端用数据提供最好的证明。2021年5月,中电联公布电力行业火电机组能效水平对标成绩单,北仑电厂7台机组全部获奖,这在全国尚属首例,标志着能效水平在同类型机组中处于国内领先。

  绿色是北电的鲜明底色,也是企业的一张金名片。碧蓝海岸线上,一块块光伏面板闪闪发光,不远处,高大的风机迎风飞扬。

北仑电厂风机、光伏。

  为拓展绿色版图,该厂将目光投向厂内,利用闲置空地建设光伏电站。依托北仑深水良港,电厂拥有近31公顷港池。在一望无垠的港池上建光伏电站,这并不简单。

  每天两次潮涨潮落,有效作业时间短,材料运输困难。陈建县等技术人员大胆创新,克服码头涨潮、淤积等影响,建立数模实施科学评估。根据潮水涨落属性,以分区块打桩、分部实施方法,创造全天候施工的条件;采用透水预制PHC管桩基础,抱箍支模体系等,成功将升压送出平台建在港池内。

  2020年,北仑电厂利用滩涂、渣场率先建成厂内光伏电站,实现了集团公司在浙江区域光伏项目零的突破。2024年,北仑电厂再次率先建成厂内风电站。随着两台240米的“大风车”随风转动,1.7平方公里的厂区内,北仑电厂构建起风光火电储多元化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成为浙江省首家“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能源试点企业。

  潮平岸阔,风正帆悬!三十五年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建厂至今,北仑电厂累计发电超6300亿千瓦时,对外供热3934万吨、约11800万吉焦,把清洁能源输送到华夏大地的千家万户。

  从一片滩涂到9台机组,从曾经的煤电到如今的“风光火储”多元化联动,在加快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推进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实干、奉献、创新、争先”的国能精神厚植于每一个北电人的心中,书写着国电力高质量发展的绚烂诗篇。

  责任编辑:于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