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社会责任

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沙戈荒”的绿色远征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11-04 10:57

史文丽 张乾斌

  站在宁夏卫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沙丘上极目远眺,深蓝色光伏板在阳光下铺展如“海”,固沙绿植沿着沙丘织就一条“绿毯”,巡检无人机在低空巡航......这片曾被黄沙裹挟的土地,正以满格的绿色动能与生态治理成果,为“十四五”期间“沙戈荒”开发烙下鲜明的时代实践印

  绿色发展是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的二十届四全会为未来五年擘画蓝图,提出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作为国家能源集团践行“双碳”目标的重要载体,宁夏腾格里“沙戈荒”能源基地自启动以来,以“五个示范”为核心目标和重要抓手,协同推进“沙戈荒”基地综合开发、光伏治沙协同生态修复、主动支撑型多能互补系统建设、智能智慧科技创赋能、建赋能绿色低碳发展,率先探索、打造示范,取得了“绿色远征”的阶段性胜利,为全球“沙戈荒”地区系统性开发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案”。

  绿韵固沙修复荒漠焕

  今年6月,随着最后一个草方格稳稳扎根沙漠,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一条长达153公里、宽约10至38公里的固沙锁边带全面完成,宁夏境内腾格里沙漠锁边工程圆满收官。其,龙源人的智慧与付出可圈可点。

  “刚来时,这里连风都带着沙粒,站在沙丘上找信号传文件,脚下的流沙能没过脚踝。”回忆起“开荒”场景,运维心检修班长梁学鹏仍历历在目。如今,光伏区植被覆盖度均可达到20%,局部可达到50%。与流沙区相比,光伏区风速降低约50%,湿度增加约7.9%,沙尘量减少80%。这抹“生态绿”的崛起,源于“光伏治沙协同生态修复示范”与“‘沙戈荒’基地综合开发示范”的系统推进,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生态修复的突破,源于科技与耐心的双重加持。“光伏板遮阴减蒸发,为植物创造‘微气候’。”项目副经理蔺锴介绍。团队开展固沙植物配置、人工生物土壤结皮等试验,开发“集雨+储水+根际滴灌”系统,让沙漠从“被动锁沙”转向“主动焕活”。曾经的“沙害区”如今成了动植物回归的“栖息地”,目前基地观测到野生动物种类已达到20种以上,让“绿色远征”的生态效益持续释放。

  开荒之难,始于标准空白。“沙戈荒”地区高温、风沙、昼夜温差大,传统光伏标准完全不适用。基地牵头编制完成《光伏工程设计规范》初稿,《施工规范》《验收规范》进入编制冲刺阶段,填补“沙戈荒”基地能源项目标准空白。“这套标准就像‘指南针’,从设计到验收形成闭环管控,为后续的‘沙戈荒’项目建设都提供了宝贵经验。”运维心主任工程师潘战国介绍道。

  这两项示范实践的价值,早已超越项目本身的范畴。它生动印证了“两山”的理念在沙漠地区的实践伟力,更让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长期统一,基地“黄沙变绿电”案例荣获ESG论坛创年会卓越实践项目,“光伏治沙技术”在联合国舞台获国际认可,成为“十四五”收官之年我国生态保护与能源开发协同发展的标志性成果。

  蓝翼破沙智送绿电跃千里

  10月8日,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双极高端直流系统结束168小时试运行,全面具备800万千瓦送电能力。作为“宁电入湘”重点配套工程,宁夏腾格里“沙戈荒”能源基地的绿电生与输送的脉络在智慧管控心得以清晰呈现:每一组光伏串的实时发电效率、1分钟级精准气象预测曲线、智能机器人的巡视轨迹等,同构成“主动支撑型多能互补系统示范”与“智能智慧科技创赋能示范”的实践图景,为“绿色远征”装上了科技引擎。

  为攻极端环境下电网支撑弱、运维效率低的困境,基地以高分辨率数据源为基础,整合全天空成像仪、卫星遥感技术构建气象感知网络,最终将风光功率预测准确率提升至90%以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基地率先研发的提高短路比最优方案,既增电网韧性,又显著减少建设投资。目前,已投运的3台50Mvar分布式调相机与295兆瓦/590兆瓦时构网型储能系统,更成为电网稳定运行的“压舱石”,彻底改变了“看天发电”的被动局面。“仅靠调相机这一设备,我们争取到‘两个细则’每月300分补偿,且每年能节省280万元运维费用,真正实现‘支撑电网’与‘创造效益’双赢。”项目技术负责人刘源的话语,充满对多能互补系统的自豪。

  在主动支撑型多能互补系统筑牢电网支撑基础的同时,基地更以全方位科技赋能打通生全流程。相较于传统能源老项目,基地在极端环境开发实现全方位突破:过去15人徒步巡视需1个月完成的工作,如今5台无人机1天即可全覆盖;人工清洗光伏板不仅劳动度大、成本高,还存在安全风险,而无人机清洗则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实现“降本、提效、保安全”三重突破,40余个智慧场景为“绿色远征”全程提速:智能锁具联动两票系统实现安全管控闭环,智能手环同步人员定位与健康监测,高空防火云台与无人机联动预警火情,清洗机器人自动补水换电实现24小时作业......其12项场景为光伏基地领域首次应用,推动运维效率提升50%以上。

  这抹“科技蓝”不仅让沙漠绿电跨越千里、点亮远方,更构建起“自适应、自学、自诊断”的智慧生命体。这份“智慧答卷”收获行业高度认可,先后斩获设备协会“国际领先”及电机工程学会“国际先进”双认证,视ESG卓越实践奖、绿能星特等奖等5项荣誉,为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能源开发贡献了“智慧”。

  红色领航勇当窗口向世界

  从技术突破到生态成果呈现,背后离不开“建赋能绿色低碳发展示范”的引领。基地通过建搭台、员带头破解极端环境开发难题,不仅筑牢了绿色发展根基,更让该基地成为向世界展示治沙与发电协同发展的重要窗口。

  “一期项目4个月完工,如今公司投容量达418万千瓦,3年翻两番,靠的是员带头的‘铁精神’!”项目经理超翔翻着建设照片回忆。项目启动初期,面对高温缺水、风沙肆虐的开荒困境,超翔主动请缨加入员突击队,“为了让流沙变成光伏板的基石,我们采用浇水固沙、加深桩身的方法,硬是让光伏支架在流沙上扎稳了根。”冬季交通运输、施工作业、安全管理等每一项工作都是难题,是他带领员突击队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绿色远征”的步伐始终没有停下。

  “我们披星戴月地坚守,就是要让‘双碳’目标在沙漠里落地生根。”蔺锴的话,道出了所有建设者的心声。在“国家能源集团精神谱系”指引下,基地打造“黄沙变绿电”品牌、建好能源窗口、化四支攻坚队伍,“三联三创”工作模式的政研成果获《当代电力文化》刊发,在全国电力建案例名列前茅。

  “今天法国主流电视台的者看到咱们光伏现场和板下的绿植,连说‘治沙发电模式了不起’!”运维心副主任工程师鲁俊介绍道。三年来,基地接待千批次调研(含国外者),被《人民日报》《闻》报道30余次。“光伏治沙+绿电开发”模式被评价为“全球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阿曼、蒙古、土库曼斯坦等国家专程来访学视《大国基石》《逐光》《大唐诗人转》等专题报道,让经验走向世界。基地以建为纽带,将能源开发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已逐渐成为向世界展示可持续发展的“窗口”,“绿色远征”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世人所熟知。

  “十四五”收官,是终点更是起点。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腾格里“沙戈荒”基地以“智慧蓝”“生态绿”“初心红”三色交织的壮丽图景,为我国“沙戈荒”开发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未来,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将持续深耕“沙戈荒”开发,让绿色动能照亮更多荒漠,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企业力量,让这场跨越沙海的“绿色远征”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责任编辑:刘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