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社会责任

内蒙古电力集团锡林郭勒供电公司:银线织就连心网 石榴花开耀北疆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9-23 10:33

郁英英 赵静 

  初秋的内蒙古大草原,天高云淡,铁塔巍峨,条条银线将光明与温暖送入草原深处,串连起1400万草原儿女,也连接着各民族守望相助的深情。

  凝心铸魂 让各民族共同精神纽带越系越紧

  “电力员工辛苦付出为嘎查通上了电,让牧民们的生产生活有了保障牧民们过上了好日子,大家特别感谢共产党,感谢电力部门。

  在2024年12月内蒙古国资系统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事迹宣讲会上,“七一勋章”获得者廷·巴特尔深情讲述电对牧区群众的重要意义廷·巴特尔是锡林郭勒供电公司特邀“石榴籽宣讲队”队员,一年来,这支由先进模范、党支部书记、专业骨干组成的宣讲队伍,先后深入包头师范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包钢集团等学校企业开展民族团结故事宣讲10余场,深入基层站所、工程一线、社区嘎查开展送理论、送服务、送关怀活动30余场,不仅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更让蒙电“民族团结一家亲”生动故事广泛传播、深入人心。

  从“走出去”讲故事到“请进来”共学习,锡林郭勒供电公司发挥全区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作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不断走向深入。2025年年初,锡林郭勒盟委党校将基地列为校外培训实践点,并把公司民族团结进步案例纳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课程,成为各级党员干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教材”一年来,基地迎接各级学习交流团45批1400余人次,宣传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电力赋能 各民族共同富裕道路越走越宽

  “我总盼着,要是能用上电,准能把草原的美拍得更清,还想多养羊、开营地,让粉丝来做客,今天这个梦想成真了。”在乌拉盖管理区有着12万抖音粉丝的牧民姑娘“小阿张”举着手机,她身后崭新的电线杆草原延伸2025年锡林郭勒供电公司实施偏远地区通电升级改造工程,为1569牧民接网电,让充足电量成为各族群众的幸福“增量”

  不仅如此,2025年锡林郭勒供电公司投入资金619.05万元,对锡林郭勒盟10个旗县市47个自然村开展“乡村电网安全隐患治理”,改造线路300余公里,新增变压器28台,进一步满足农牧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加快充电桩布局,在13个旗县(市)建成610个充电枪位桑根达来嘎查牧民巴特尔高兴地说:“有了充电桩,游客能多住几天,我的收入也增加了!”

  为精准对接大客户生产各族群众生活用电需求,2025年5月公司开展助企惠民服务系列活动,推出21项具体服务举措针对煤矿、新能源等大客户,配备“一对一”专属客户经理,提供用电负荷优化、设备巡检、节能诊断等定制化服务;面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简化办电流程,实现“线上申请、上门服务、零跑腿办结”;组织“电力义诊队”深入嘎查村,免费检修线路、更换老旧开关,解决用电“急难愁盼”实打实的服务成效赢得群众认可。

  从精准服务到发展赋能,锡林郭勒供电公司既办好民生实事,更谋好长远发展。一年来,公司完成蒙能25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接网工程建设,推动二连浩特口岸能源结构转型完成4项储能电站接网工程建设,推进10项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配套工程蒙西电网锡林郭勒地区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绿色成为草原之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注入澎湃动能,让共同富裕的步子越走越实。

  互融互嵌 让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越来越深

  “点这就能查电费、缴费。”锡林浩特市呼格吉勒社区电力服务员安晓燕正手把手教老人操作“蒙电e家”APP。该社区流动人口多、老龄化突出,曾因老人不会线上操作常出现欠费停电。自公司推行“双网融合”服务后,安晓燕每月都会驻点社区解难题。“现在我不光自己能缴费,还能帮邻居查用电情况!”赵奶奶笑着说。前阵子她发现墙角电线松动便联系安晓燕:“你们常帮我,我见了问题也得及时说!”如今社区各族居民互帮互助,还主动当起“电力监督员”,形成“电力护民、民护电力”的暖心局面。

  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2年锡林郭勒供电公司创办“蒙电学堂”,3年来,累计服务农牧区青少年300余人次。公司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民族团结故事”“安全用电”“牧业技能”列为四大核心模块组织宣讲员、业务骨干、外部专家担任“讲师”,定期深入嘎查开展教学。在正镶白旗朝格温都尔嘎查“蒙电学堂”,讲师为嘎查群众讲解科学养牛方法牧民苏和巴特尔感慨道:“以前养牛全靠经验,现在学堂学技术,牛养得更好了很实用

  此外,锡林郭勒供电公司还实施“蒙电深情进草原”“爱心服务三公里”“石榴籽驿站”等民族团结志愿服务项目,帮助牧民打草、剪羊毛、清理牛棚、修补网围栏,牧民们则以真心回应,主动当起义务护线员,发现电网隐患及时反馈,各族群众从“服务对象”转变为“工作力量”,互帮互助中,形成了各民族互嵌发展的蒙电范式。

责任编辑:闫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