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社会责任

国网甘肃岷县供电公司:以电力微光照亮残疾人预防之路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8-28 10:42

  中国能源新闻网讯(王博麟)8月25日第九个全国残疾人预防日。清晨刚泛起微光,国网甘肃岷县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的“红马甲”们已整装待发。他们的工具包里,除了万用表、绝缘胶带等“老伙计”,还多了几份打印整齐的《残疾人用电安全手册》和专为听障群体准备的图文对照版安全指南。对这支队伍来说,残疾人预防从不是“一日之功”,而是融入日常的习惯—就像每天清晨检查线路、每晚核对电表数据一样,守护特殊群体的用电安全,早已刻进了他们的工作节奏里。

  把服务站建在群众“家门口”

  “小王啊,你们党员服务队的‘流动服务站’真是太方便了!我这腿脚不利索,你们直接上门给我换了开关,还讲了这么多安全知识。”岷阳镇北门社区的残疾老人王秀琴眼里满是感动地说道。

  为了让服务更贴近需求,该公司党总支牵头,将共产党员服务队与社区党支部、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在全县18个乡镇设立3个“电力党建服务联络点”,把党员责任区延伸到残疾人家庭的“最后一米”。活动当天,党员服务队带着工具包和安全手册,分赴各个联络点开展“敲门行动”。在北门社区和平西路,队员们和社区工作者一起来到残疾户王秀琴家,队员石治伟带头爬上屋顶检查光伏板接线,年轻队员则和社区工作者一起为王大妈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大家分工明确,动作麻利—这是公司党总支“亮身份、践承诺、当先锋”活动的常态场景,也是党员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为群众办实事”承诺的生动写照。

  “我们的服务日志里,记录着每一户特殊家庭的用电习惯:张叔家的冰箱需要定时除霜,否则容易跳闸;刘婶听不见敲门声,每次上门得先发微信……”队员们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不仅是工作记录,更是党员与群众心贴心的见证。公司党总支通过建立“一户一档”动态管理机制,让党员结对帮扶更精准,让党组织的温暖通过银线传递到每个角落。

  用“铁脚板”踏出暖心路

  “今天必须把这几户的线路换完,降温前得让他们用上放心电。”维新镇的山路上,服务队队员歹皓月背着工具包,额头上的汗珠混着泥土往下淌。作为这一片区的负责人,他负责的片区有12 户残疾人家庭,其中3户住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腰上。

  为了赶在降温前完成线路改造,歹皓月和队员们早上6点就出发,踩着露水爬坡。在残疾户马占林家,他们发现老旧线路已出现老化开裂,立即动手更换。马占林患有先天性失语症,看着队员们忙碌,他在手机上写下:“非常感谢你们,每次有困难,都是你们第一个来。”队员们听了,干活更起劲了—他们不仅换了线路,还特意在马占林家的手机里添加了紧急联系人的联络方式,只要按下电话按钮,党员联络点就能立马收到信息。

  这样的细节,在服务队的工作中随处可见:为独居残疾老人装声光控灯,是党员们在主题党日活动中征集的“微心愿”;给听障家庭装短信提醒装置,是党员创新工作室的“金点子”;为残疾户申请电费减免政策,是党员们主动对接民政部门的成果……公司党总支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引导党员在服务中亮身份、展作为,让每个困难群众都能感受到党组织的力量。

  敲门行动结束后,党员们还开展了“党员责任区”认领活动,每人认领一片社区区域,定期巡查公共用电设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我们不仅要讲安全,更要守安全,这是党员的责任,我们会一直把这件事做下去,让每一户特殊家庭都能用上‘放心电’,让安全的光亮,始终照在他们前行的路上。”国家电网甘肃电力(薯都之光·岷县)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陆世鹏的话,道出了全体队员的心声。

  夕阳西下,“红马甲”的身影渐渐融入暮色,但他们留下的光亮却在千家万户亮起。从党建联建到党员结对,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服务,国家电网甘肃电力(薯都之光·岷县)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始终以党建为引领,把残疾人预防工作当成检验党性的“试金石”,用责任与担当编织起一张温暖的“电力安全网”。“残疾人预防,不仅是保障他们的生活安全,更是守护每个家庭的幸福。”国网岷县供电公司党总支书记说道,“我们会继续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让党旗在服务群众的一线高高飘扬,让每一份‘无碍’生活的期盼,都能在电力人的守护中照进现实。”

  这束来自电力人的微光,正化作点点星光,汇聚成温暖的星河,照亮残疾人预防的前行路;共产党员的初心,正通过银线传递,温暖着岷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步履不停,守护不止。国家电网甘肃电力(薯都之光·岷县)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始终把初心写在守护特殊群体的行动里,让“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在一次次俯身服务中落地生根。

  责任编辑:刘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