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社会责任

国华投资辽宁分公司太平沟风电场:“护民桥”联通“振兴路”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8-27 16:45

袁婧雯 程成 王思瑶

  一座桥,何以改变一个村庄的命运?在辽宁阜蒙县王府镇的皂力村,答案镌刻在村民的笑脸上,回响在田野的丰收序曲中。

  8月19日,在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辽宁太平沟风电场,一场特殊的表彰活动正在开展,当地村支书将全体村民敬献的“修桥铺路为百姓,国企担当暖人心”的锦旗交到副场长刘建波的手中。“这座新桥,现在秋收时节可是我们村的‘宝贝疙瘩’!”村支书指着新桥,脸上洋溢着自豪。锦旗无言,静静地诉说着这座桥背后的故事。

  时间回溯到一年前那个阴雨连绵的夏季。

  “场长,皂力村的老桥快塌了!”国华投资辽宁分公司太平沟风电场检修员高名飞巡检时的一个紧急电话,揭开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险情发生时,正值秋收前夕。桥这边,是村民们焦急的脸庞和地里即将成熟的玉米;桥那边,是采收的设备和孩子们的上学路。村支书蹲在桥头,脚边散落一地烟蒂,满面愁容地说:“这桥一断,不光是庄稼运不出去,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成了天大的难题。”

  承诺重于泰山,行动是最好的答卷。国华投资辽宁分公司迅速行动,七天七夜,工地上的灯从未熄灭,夜风中裹挟着机器的轰鸣和水泥的气息。第一天拆除危桥时,挖掘机的铁臂轻轻勾住断裂的桥板,操作员盯着仪表盘,连呼吸都放轻,生怕力道过重震坏桥基,给后续施工增添麻烦。第三天浇筑新桥墩时,正午的太阳晒得地面发烫,搅拌好的水泥必须趁热抹平,工人师傅们轮班守在桥墩旁,手里的抹子不停转动,饭都是蹲在工地边扒两口,筷子上沾了灰也顾不上擦。第五天,新桥主梁架好后,团队特意调来称重设备,当检测仪显示“承重达标”时,在场的人都松了一口气——这意味着村民的拉粮车、三轮车以后能稳稳当当过桥了。最后一天安装防护栏,风电场员工也赶来搭把手,拧螺丝、扶栏杆,手掌磨出水泡,他们攥攥拳头接着干,没一个人吭声。

  看到风电场动了真格,皂力村的村民们也被深深感染。他们自发组织起来,青壮年帮助清理河道杂物,妇女们轮流为施工队送来热饭热汤,孩子们也懂事地绕道玩耍……工地上,机器的轰鸣与村民的嘱托交织,形成了一幅动人的奋斗画卷。

  一桥通百业兴,新桥的建成,如同一根杠杆,撬动了整个皂力村的发展活力,为乡村振兴擘画出崭新的图景。

  秋收时节,拉粮的卡车一趟接一趟,轮胎碾过桥面的声响里满是丰收的喜悦。种粮大户赵大哥站在地头,看着卡车直接开到玉米地旁,算起账来笑得眼角堆起了纹:“去年老桥断了,玉米运不出去,每斤少卖一毛多;今年不一样,收粮的商人比去年多了三成,咱还能挑着高价卖!”他指着满仓的玉米,语气更亮堂:“今年光玉米就多收了300斤,单这一项就多赚近万元!”商贩们也开心,以前绕远路耗的油钱,现在省下来能多收半车粮,一来二去,都愿意往这儿跑了。

  桥通了,村里的变化不止在田埂上。村西头的王大姐率先动了心思,把自家老房子拾掇干净,挂上了“王姐农家乐”的木牌,生意立马火了起来。菜单上全是游客们爱吃的土味:金黄的玉米饼蘸着鲜辣的鸡蛋酱,炖得酥烂的小鸡裹着山野蘑菇香,还有河里刚捞的小鱼炸得外酥里嫩。一到周末,院子里的桌椅全坐满了游客,王大姐忙不过来,还雇了两个婶子搭手。她擦着额角的汗,脸上笑出了褶:“自打桥通了开起农家乐,我一个月能多挣七八千,日子比以前红火多啦!”

  那天,国华投资辽宁分公司综合专员程成在桥上又遇见了村支书,他正和村民们商量着在桥边建一个小广场,再修个凉亭,让村子变得更美。“这桥啊,不光是通了路,更是通了我们老百姓的心。”村支书感慨道,“风电场跟咱们处得像亲戚一样,有这样的好邻居,我们振兴乡村的劲头更足了!”

  山河为证,这座用担当浇筑的桥梁,不仅跨越了湍急的河流,更连通了企业与百姓的心灵,铺就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在新时代的东北振兴画卷上,这样的连心桥,正在黑土地上不断延伸。

责任编辑: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