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8-19 15:22
中国能源新闻网讯(祁凯凯 赵梅芳)“师傅,雨天潮湿,电器插座不常用的一定要及时拔掉,厂房木屑堆积较多,容易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不能掉以轻心。”8月12日,国家电网青海电力三江源(海东平安)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尹万刚、范成忠和马良到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巴藏沟回族乡堂尔村巴藏沟走访,了解村民用电情况。
图说:8月12日,国家电网青海电力三江源(海东平安)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尹万刚、范成忠正在检查用电设备。赵梅芳 摄
藏雕是藏族传统手工技艺的典型代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藏族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藏雕继承了古代雕刻艺术的精髓,融入了藏族独特的文化元素和审美观念,每一件作品都需“千锤百炼”,历经构图、绘画、雕刻、打磨、上漆等多道工序。
仓旦才正是堂尔村的非遗传承人,从事雕刻工艺30余年。他感慨地说:“没想到你们又来了。我们平时专注生产,对安全用电关注不够,幸好有你们常来提醒。”
在他看来,电力不仅保障了安全生产,更推动了工艺革新。“打磨、抛光这些工序曾经依赖手工,不仅费时费力,效率也不高。现在,引入机械设备,效率大大提升,工艺也更加精细。”
仓旦才正介绍,在繁琐的雕刻环节中,电脑微雕在提高家具厂生产效率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指着正在工作的电脑雕刻机台说:“只要将图案输入电脑,点击一下数控按钮,机器就会根据图案进行自动雕刻。”过去人工完成一个图案至少需要6小时,现在3小时就能搞定,还可以多线并行,不受材料厚度影响,效率至少提高了几十倍。
不仅是雕刻,木材切割、打胚、抛光等环节也离不开电力。为保障产业发展,国网海东供电公司自2015年起对堂尔村农网进行多轮升级改造,专门为家具厂开通“绿色通道”,接入动力用电。2024年6月,公司再次加大改造力度,更换12米电杆23基,改造低压线路1660.3米,安装和更换多表位电表箱29面,完成下户线改造51户,覆盖照明及动力用电双重需求。
“没有电,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效率。”仓旦才正表示,电力不仅为藏雕注入了现代化动能,也为更多年轻人投身这一传统技艺创造了条件。
随着科技进步与电气化深入发展,堂尔村的藏雕工艺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电力的持续赋能,不仅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融合发展,也让非遗文化走出深山,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责任编辑:闫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