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7-31 14:23
俞婷婷
谈及福建的“水仙”雅韵,既有漳州水仙的清芬袭人,亦有漳平水仙的茶香隽永。漳平水仙茶外形方正如饼,是乌龙茶中独树一帜的紧压纸包茶,其内质香气清高幽长,裹挟着如兰似桂的天然芬芳,滋味醇爽细润,余韵悠长。南洋镇坐落于福建省漳平市西北部,承载着120余年的水仙茶种植史,乃漳平水仙茶的核心产区。近年来,南洋镇依托本地资源禀赋,在生态兴农、科技促农等政策春风的吹拂下,大力扶持水仙茶产业。国网漳平市供电公司则以优质服务与可靠电力为笔,描摹着当地村民以茶增收的致富图景。
供电可靠,制茶安心
南洋镇现有水仙茶园3.5万亩,占漳平全市总量的八成以上,全镇九成农民以茶为生,多数村民的经济命脉皆系于这片“绿叶”。每到采茶季,山间茶香漫溢,茶农们穿梭于茶垄间的忙碌身影,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丰收画卷。然而,曾几何时,零散粗放的种植模式、松散的管理体系与无序的市场竞争,让水仙茶深陷价格低谷,许多茶农入不敷出,纷纷缩减种植面积。产业低谷期,全镇茶园仅余5000多亩,年产干茶20万公斤,年产值仅80万元,令人扼腕。
2006年前后,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与科学引导下,南洋镇引入生态种茶理念,村民们转身向规模化、精细化种植模式转型,水仙茶产业渐有起色。2013年后,电炒茶设备陆续走进南洋镇的茶厂—用电炒茶不仅省力省时,更让水仙茶的品质跃上台阶。
国网福建漳平市供电公司未雨绸缪,将南洋镇纳入农网改造重点区域,优先对制茶集中区实施电网升级,为茶厂筑牢电力基石。2015年以来,该公司对35千伏南洋变电站进行技术改造,为南洋镇新增及更换变压器98台,改造低压线路28千米,新增手拉手联络线路2处;2018年,投资 1490万元推进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完成两次大规模农网改造;2023年至今,先后对辖区内线路开展24次综合性大修……一系列举措全面优化了南洋镇的网架结构,提升了整体供电质量。如今,南洋镇所有自然村均通动力电,农网户均配变容量达6.6千伏安,电力暖流源源不断涌入茶乡的每一个角落。
截至2024年底,南洋镇已拥有茶企1200余家、茶叶种植户2300余户,年产干茶4000余吨,茶叶销售总额突破5亿元,水仙茶叶真正成为了当地村民手中的“金叶”。
服务优质,产业壮大
近年来,为提升漳平水仙茶的产品附加值,漳平市大力推广生态茶园建设,精进制茶技艺,鼓励传统采制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催生出水仙茶中的高端珍品。
张兴裕,作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乌龙茶制作技艺(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漳平水仙茶传统技艺第四代传人,对传统手艺与电气化制茶有着独到洞见:“唯有让传统制茶手艺与电气化深度交融,方能酿出最臻美的水仙茶。”
“烘焙是制茶环节中用电量最大、耗时最长的一道工序。”张兴裕介绍道。近3年来,南洋镇茶产业迅猛发展,制茶工艺持续升级,设备更新迭代加速—单台烤茶器功率从2千瓦跃升至8千瓦,全镇用电负荷节节攀升。加之制茶工艺的特殊性,高峰时段集中在傍晚至次日凌晨,与电网负荷高峰重叠,这无疑对供电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让茶农们用上“安心电、放心电”,在制茶季来临之前,该公司就提前对产茶区内的配电设施、供电线路进行巡视检查、消缺整改。结合往年护茶保电经验,对茶叶生产用电负荷进行预测,避免用电高峰期电力设施时段性过载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每到制茶季,该公司还会组织人员深入产茶区驻点,加强线路巡检和维护,同时提供24小时报修服务,随时响应茶农的用电需求,确保电力供应万无一失,助力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得益于可靠供电与优质服务,2025年制茶高峰期间,南洋镇实现零停电记录,亦无村民反映电压不足等问题,电力“护航员”的角色愈发鲜明。
“往昔多是老一辈制茶人坚守,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投身茶产业,南洋镇水仙茶的版图正不断扩大。”茶叶种植户李坤仁的话语中满是欣慰。
如今,南洋镇政府更鼓励茶企开发集茶叶采摘、加工、茶艺表演与旅游购茶于一体的特色茶庄园旅游、生态观光游与休闲体验游,让茶园四季皆有收益,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带动更多人踏上增收之路。
责任编辑:刘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