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7-25 10:10
中国能源新闻网讯(刘志杰 王瑞)新疆准东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是典型的温带极旱荒漠区。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准东露天煤矿就坐落于准东地区核心地带,未入矿区大门,就已被道路两旁的植被包裹,树木郁郁葱葱,道路平整宽广,让人难以想象这里以前是戈壁荒滩的模样……
淮东露天煤矿生活区。
作为新疆准东经济开发区首家在排土场大规模实施生态修复的煤矿企业,准东露天煤矿始终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于生产全过程。2020年,这片“戈壁绿洲”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成为开发区内生态修复的标杆,而准东人用坚守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生态“大考”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生态优先:让矿山披上绿装
“15年前,老一辈准东人挖出了第一铲‘乌金’。现在,轮到我们这代人完成更艰巨的任务—把绿色植满外排土场。”准东露天煤矿党委在2021年安全环保会上的发言,就此打响了外排土场生态修复的“攻坚战”。
然而,这里年均降水量不足9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800毫米,还要在多风沙的戈壁盐碱地上种活一棵树,远比想象中艰难。
“刚栽下的树苗,一场沙尘暴就能毁掉大半。”安全环保部主任臧凯回忆道。最初,团队按照传统方法直接种植,结果发现戈壁土壤贫瘠、保水性差,加上强风侵袭,成活率不足 20%。面对这一困境,准东露天煤矿迅速成立生态修复攻关小组,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和中煤地质局等科研机构,共同探索适合西北极旱地区的坡面绿化修复技术。
职工在外排土场检查植被生长情况。
“成了!咱们运用‘表土回填+滴灌微润’方法种的梭梭树活了!”安全环保部的科员李云刚到外排土场+580平台种树试验点,映入眼帘的是数株绿树点缀着荒滩。
反复试验中,他们发现将开采前剥离的原始表土精心保存,待排土场到界后立即回覆,能最大限度保留土壤微生物活性。之后,引入智能滴灌系统,通过地下管网精准控制水分,既节约用水,又能避免地表蒸发。
树活了,新的难题摆在了他们面前:要入冬了,好不容易成活的树怎么挨得过准东地区的昼夜大温差?
“我们给每棵树苗都穿上了‘保暖衣’。”李云结合查找的资料,凭借天马行空的想象说出自己的建议。“用秸秆覆盖根部,再用黑色保温膜包裹,就可以确保幼苗安全度冬。”
如今,驱车驶入矿区,道路两侧的榆树郁郁葱葱,排土场边坡上的梭梭林连绵成片,偶尔还能看见野兔、沙狐穿梭其间。
截至目前,准东露天煤矿已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完成行政福利区、矿区道路、工业广场、外排土场等1100余亩区域的绿化工作。2025年新增的310万元专项投入,让矿区再添67.5亩新绿。
科技赋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最让我们自豪的还是污水处理系统。”走进矿区东北角,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花园式厂区,这里是矿区的生活污水处理站。“经过三级处理过的污水变得清澈见底,检验合格后,这些中水全部会用于绿化灌溉和道路降尘,每年节约地下水50万立方米。”安全环保部科员萨木哈尔自豪地说道。
科技,正在重塑这座大型露天煤矿的环保基因。
矿内运行3座污水处理站:工业广场生活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能力400立方米/天;矿坑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能力1200立方米/天;行政福利区生活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能力800立方米/天。这3座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中水水质均符合环评要求,主要复用于洒水降尘。不污染水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已成为准东露天煤矿不可触碰的红线。
解决了水污染,准东露天煤矿向粉尘污染发出了挑战!
污水处理厂运维人员正在检查污水处理设备。
走进准东露天煤矿调度室,环保监测屏上实时跳动着粉尘、噪声等各类环保数据。“这是实时监测到的PM2.5数据,大家可以看到安装喷雾除尘设施后,粉尘降幅达到65%。”臧凯点击鼠标,调出一组对比曲线。
露天煤矿采区跨度大,煤炭的采掘、运输、选煤、储存、销售等环节均会产生粉尘污染。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各环节的扬尘污染,是一个需要长期解决的问题。
早在建矿初期,准东露天煤矿就一直与粉尘污染作斗争。从采坑到地面生产系统建设了封闭式输煤廊道运输煤炭,建设了7座3万吨级、3座1万吨级封闭式储煤仓储存产品煤;采场破碎站、块煤加工系统均安装有布袋除尘器,输煤廊道、筛分楼安装有喷雾除尘设施,控制地面生产系统粉尘排放;对行政福利区、矿联道路、工业广场、销售服务区、火车材料线站台均进行了硬化,控制地面扬尘;配备了洒水车对采排场、运输道路洒水降尘;积极推进清洁运输,煤炭外销主要使用廊道和火车运输,占比 90%以上……如今,经多种措施交叉配合后,准东露天煤矿采场工业场地、破碎站、外排土场、地面块煤生产系统、选煤厂等场所的除尘器颗粒物监测均值降至236微克/立方米,均满足《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准东露天煤矿三座封闭式储煤仓。
节能降碳:推动绿色高效发展
夜幕降临,矿区却依然灯火通明。在采坑作业区,批量投用的增程式新能源混动矿卡正在列队行驶,这些“油电混合”的巨无霸大幅降低了能耗,油耗仅为传统车辆的1/2,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运营成本显著降低。在矿建设计阶段,准东露天煤矿便坚定“押注”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把节电、节油、节水作为建设重点。
值得关注的是,正在调试的100多台“增程式”无人矿卡已经驶入采煤场,标志着准东露天煤矿依托智能化向“零碳矿山”建设打响了“第一枪”。
新能源矿卡正在装运煤炭。
机电设备部主任李永强算了一笔账:“虽然初期投入大,但5年内就能通过节油收回成本。”
除此之外,准东露天煤矿工业场地及采掘场、排土场等区域的供电、供热、供水管网系统多以节能为原则,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布局,最大程度地降低损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准东露天煤矿将节能降碳融入生产每个环节:通过动态调整破碎站位置,平均运距缩短1.8公里,年节省柴油1.3万吨;通过合理安排生产与检修时间、优化设备调度、减少空转时间,综合能效提升 18%。同时,为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精准计算采剥时序,实现剥离物直接回填采空区,既减少运输能耗,又节约土地。“这就像边吃饭边收拾餐桌。”生产技术部主任陈钢打趣地比喻道。
从“黑色黄金”到“绿水青山”,准东露天煤矿用科技与责任,描绘着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绝美画卷。正如那红柳嫩芽上滚动的水珠,折射的不仅是阳光,更是一个行业向绿而行的未来。
责任编辑:刘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