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6-30 15:53
——从单一燃气到综合能源服务,打造“双碳”目标下的能源革新样本
华轩
在河南济源的太行山下,一场静悄悄的能源革命正在上演。中裕能源以“愚公移山”的坚韧,将政策蓝图转化为务实实践,从单一燃气供应商蜕变为综合能源服务商,为济源工业转型注入绿色动能。
政策东风破局:从试点到示范的能源改革路径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如开山巨斧,劈开了增量配电改革的政策通道。文件明确“有序放开配售电业务”,打破垄断壁垒,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随后3年间,《有序放开配电网业务管理办法》《增量配电业务配电区域划分实施办法》等配套政策相继出台,全国三批320个增量配电试点项目陆续落地,济源市玉川产业集聚区赫然在列。
“政策窗口期就是发展机遇期。”中裕智慧能源集团总裁李报国回忆,2020年8月,中裕能源联合河南同力电力设计有限公司、济源市玉川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中标该试点项目,次年7月成立“济源太行电力有限公司”,2022年4月获供电业务许可证,成为试点内唯一合法供电主体。这一突破,标志着社会资本正式叩开济源能源服务市场的大门。
增量配电改革的核心是引入竞争机制,中裕能源的加入,打破了传统供电模式的单一性,为园区企业提供了更灵活的能源解决方案。自成立以来,济源太行电力有限公司就肩负起玉川产业集聚区增量配电供电区域内电力设施建设、运营的重任,并致力于为区域内电力用户提供综合能源管理、代理购电等多元用电服务。其供电区域东至玉川四号线,西至玉川二号线、玉川大道、侯月铁路,北至侯月铁路,南至玉川集聚区南边界,涵盖面积约 8.7733平方公里,为区域内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电力保障基础。
破茧之路:从燃气供应到综合能源的跨越实践
2023年5月,济钢成为太行电力首个10千伏用户。然而在合作初期,济钢曾对民营供电企业的稳定性存疑。“毕竟是新主体,我们担心停电风险影响炼钢生产线。”济源钢铁动力分厂负责人杨斌坦言。
然而,中裕能源用实际行动打消了这一顾虑:太行电力组建了专业的服务团队,从电力设施的日常巡检维护,到突发故障的紧急抢修,都制定了详细且高效的方案。
服务保障带来用电规模的跃升:济钢用电容量从1600千伏安增至8250千伏安,月用电量从3万千瓦时跃至130万千瓦时,预计2025年底突破200万千瓦时。此外,利用济钢的厂房屋顶等闲置空间,建设4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不仅降低了济钢对传统火电的依赖,还通过峰谷电价差节省成本,多余电量售网创造收益,使济钢用能成本下降20%,每年节近百万用能成本。
为保障系统稳定,中裕能源构建了双监控体系:在新建110千伏变电站内设立调度中心,实时监测电网运行状态;光伏项目配备新能源监控主站,动态显示发电出力,故障响应时间控制在30秒内。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规划中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拟接入100兆瓦/500兆瓦时储能系统,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可实现发电、储能、用电的动态平衡,预计为济源经开区年减排二氧化碳47万吨,相当于种植260万棵树。
“这不是简单的能源叠加,而是通过数字技术实现的能源生态重构。”李报国强调,该系统投运后,将为高耗能企业转型提供更加智慧、可持续的绿色动能。
精神传承:愚公故里的能源革新密码
从2016年首次进入济源燃气市场,到2023年拓展电力服务,再到2025年布局源网荷储一体化,中裕能源用8年时间完成三次跨越,恰如愚公“叩石垦壤”的当代演绎。
在未来的统一电力大市场环境下,太行电力将以济源试点为起点,依托源网荷储一体化整体资源,以大型的虚拟电厂形式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交易等活动,确保各类能源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都能得到充分利用,也保障源网荷储与虚拟电厂融合、共同发展。
当夕阳掠过济源钢铁的高炉,光伏板仍在捕捉最后一缕阳光,变电站的显示屏上,实时负荷曲线正随着生产节奏起伏。中裕能源的实践证明,在“双碳”目标的征程上,没有捷径可走,唯有以愚公移山的恒心,一锤一凿夯实基础,才能将绿色愿景变为现实图景。这片孕育了愚公精神的土地,正在见证一场静水深流的能源革命,为中国工业转型书写着独具特色的“济源答案”。
责任编辑: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