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5-29 08:32
中国能源新闻网讯(李昕禹)近日,在内蒙古电力集团乌拉特前旗供电公司乌拉山运维站春查的施工现场,纵横交错的电网中的35千伏变电站如同“毛细血管”,为乡镇、社区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电能。而保障这些“毛细血管”畅通的,是一群常年与设备为伴的变电运维人。他们用脚步丈量每一寸线路,用专业守护每一台设备,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担当。
与高压变电站不同,35千伏站点多分布于乡镇,设备老化、环境潮湿等问题更突出。夏季需防范虫鼠侵入,雨季要紧盯端子箱密封,冬季则需加强充油设备保温。变电站老师傅总会告诉新职工的一句话就是“设备不会说话,但每个异常信号都是‘求救声’,我们得听懂它。”
脚步丈量责任细节筑牢安全屏障。乌拉特前旗供电公司乌拉山运维站主值长董师傅和新入职的徒弟小李对照着巡视卡,逐项检查设备。“35千伏设备结构紧凑,环境复杂,一个螺丝松动都可能引发故障,必须‘眼到、手到、心到’。你记住,咱检查的不仅仅是一个螺丝,更是咱半个城市的万家灯火啊”。在运维站的这几个月小李总听老师傅们讲:“咱这工作危险,每一条安规背后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但不能因为危险就不干!”此时,她好像明白了师傅们要传下去的是什么了,不仅仅是一代代电力人总结的宝贵经验更是电力人工装左胸口袋上的党徽、团徽泛着的使命微光。
夜色中的变电站永远亮着几盏长明灯,就像永不熄灭的青春火炬。每次完成深夜特巡走出主控楼,总能望见城市天际线的璀璨灯火。工装上的团徽在月光下若隐若现,小李知道,在这座由钢铁与电流构筑的宫殿里,新时代的电力青年正在续写光明的诗篇。当每一个电力青年沿着前辈的脚步穿梭在设备区里,左胸前的红色团旗将永远鲜艳如初升的朝阳。
责任编辑:于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