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公司:向“绿”而行 擦亮生态底色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2025-03-18

于敏

  长江潮涌,淮河奔流,春日的江淮大地处处焕发着蓬勃生机。在第47个植树节来临之际,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公司积极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核心战略,深度融合生态环保与能源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长江、淮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注入强大的绿色动能,奋力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崭新篇章。
       汇聚环保之力,以“国能品牌”赓续绿色初心      3月11日,安徽省蚌埠市生态湿地保护区的植树现场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来自安徽公司蚌埠电厂“国能小鱼”志愿服务队的青年志愿者们热情高涨,干劲十足。他们熟练地挥锹铲土、扶苗填坑、提水浇灌,将一颗颗承载着希望的树苗整齐地栽种在空地上。微风轻拂,新栽的小树随风摇曳,为原本荒芜的空地增添了一抹充满生机的“希望绿”,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安徽公司蚌埠电厂志愿者正在植树。

  “参加这样的植树活动意义非凡,栽种树苗不仅能够起到固土护岸、减少水土流失的重要作用,还能通过实际行动进一步提高大家增绿护绿的意识,引导更多人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守护我们美好的家园。”该厂志愿者在谈及参加植树活动的感受时,满怀热忱地说道。
  长期以来,安徽公司始终秉承“美丽长江,清洁国能”的理念,持续完善绿色、生态型电厂建设体系。所属电厂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科学规划厂区生态布局,实现“一厂一景”的花园式电厂。同时,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广泛组织志愿者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志愿活动,涵盖投放鱼苗、岸线环卫、植树造林等多个领域,深度参与“长江大保护”和“靓淮河”行动。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守护着生态环境,让江淮大地的天空更湛蓝,水域更清澈,大地更葱郁,充分展现了国能品牌的责任担当与绿色初心,真正地植根安徽、融入安徽、助力安徽、服务安徽,在安徽发展,在安徽奉献。
厚植生态底色,以“绿色工程”筑牢流域屏障      作为安徽省规模最大的发电企业,安徽公司全面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将环保理念深度融入日常生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所属7家火电厂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大力建设绿色环保工程,成功实现废水零排放、脱硫脱硝零排放,以及除尘、噪声无污染的目标,为保护生态环境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同时,所属各电厂构建了先进的智慧环保监测平台,对环保指标进行24小时动态监测,如同密织了一张环境安全防护网,确保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环境问题。多年来,7家火电厂凭借出色的环保表现,连续获评“环保诚信企业”,并在公司大力推动“无废企业”建设的战略部署下,均成功获得市级以上“健康企业”称号。

安徽公司马鞍山电厂全景图。

  在沿江、沿淮电厂项目规划过程中,安徽公司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安徽公司铜陵电厂积极运用建设雨污分流收集设施、到厂船舶固体垃圾和生活污水接收设施、岸电设施、生态厕所等,实现以电代油,杜绝码头和靠港船舶污染物排放。其中,采用的内河船舶生活污水码头自主接收装置,成功破解了生活污水上岸这一难题,成为沿江码头首次使用的创新环保装置,为流域生态保护贡献了宝贵的“国能经验”。

  激活低碳动能,以“绿色能源”书写转型答卷      安徽公司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将践行“双碳”目标作为重要使命,深入践行国家能源集团“绿色发展,追求卓越”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新能源、综合能源领域展现出新作为、新担当。截至2024年底,新能源项目投产规模已达97.56万千瓦,为能源结构调整和绿色低碳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2025年,公司要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重大转变,从火电独大向清洁火电+新能源+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多能互济的模式转变;从以发电、供电为主向综合能源+清洁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变。”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在年度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了当前工作思路中“两个转变”的具体内容。

安徽公司蚌埠电厂大峰山光伏电站。

  为实现这一目标,该公司狠抓分布式光伏和绿色校园光伏项目的协同推进;加大供热市场开拓和供气等综合能源利用力度,大力推动“电能谱系化应用”。在综合能源和新能源发展领域持续发力,不断开创绿色发展新局面。
  安徽公司宿州电厂正在建设的1110兆瓦时容量的全国首个熔盐储热项目正在稳步建设中。3月8日,熔盐储热换热岛主设备全部安装完成,实现了又一里程节点。
  安徽霍山公司抽水蓄能项目是集团公司首批抽蓄项目,3月3日,抽水蓄能电站筹建期洞室工程等招标工作已完成。
  2月26日,安徽公司蚌埠电厂五河200兆瓦风电项目选址成功获得相关职能部门批准。各单位在风、光、热、储等新能源领域项目中协同发力,共建绿色版图。
  安徽公司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以绿色低碳为墨,以绿色行动为笔,在长江、淮河生态保护与能源发展的征程中贡献更多的国能力量,书写出一份“增绿”与“增效”同频共振的高质量发展优异答卷,让“国能之徽”徽映江淮,提亮江淮大地的绿色生态底色!

  责任编辑:于学华

Copyright :copyright: 2001-2023 中国能源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电力报》、《中国能源观察》上的新闻,版权归中国能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中国能源新闻网登载新闻业务的函:国新办发函[2000]232号。京ICP备1501736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09026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6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22381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21 互联网举报中心

广告直拨:赵飞 1351105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