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社会责任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驻村帮扶工作队打造“电靓和美乡村”特色品牌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1-07 10:47

李春莲 王迦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走进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大桥镇各乡村,处处呈现着蓬勃生机,道路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村容村貌整洁美观,一幅更为美丽的彩色画卷正徐徐展开。

驻村帮扶干部与村民们一起共商乡村发展治理。

  以“电助振兴产业带动”的双轨并行,实现村民致富“美好憧憬”

  “以前我们认识上不足,加上设备加工能力有限,只能搞一些花椒的初级加工,导致上好的花椒卖不上价格。通过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我们的花椒品类增加了,销路打开了,产品价格也上来了!”谈起今年花椒的生产销售情况,玉信花椒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彩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驻陇南市西和县大桥镇村帮扶工作队结合当地“大红袍”花椒和金丝皇菊自身优势,深耕细作持续打造“一红一黄”特色产业。申请对外捐赠项目两项,对李坪村花椒加工设备进行升级,对花椒加工车间进行改造,全面提升花椒产品的加工能力。调整思路优化消费帮扶品类,围绕做精做细品牌思路,积极采纳消费者意见建议,指导合作社将花椒产品细分为精品梅花椒、精品花椒、一等花椒三个品类,取消非精品金丝皇菊,进一步提高农特产品品质。

  与此同时,引导鼓励强化联农带农作用发挥,由合作社保底收购本村花椒,减轻椒农售卖压力,提振农户种植信心。驻村帮扶工作队积极利用“惠农帮”、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渠道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新路径,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联农带农,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品牌特色农产品体系已形成规模,仅李坪村今年通过帮扶消费已达61.95万元,农户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得到了持续提升。

  2024年,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全覆盖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实行应联尽联、应带尽带,累计带动农户122.85万人。坚决履行定点帮扶责任,以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为主导,引进电商平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合作机制,共同发展乡村经济。完成15项459万元对外捐赠项目,壮大花椒、金丝皇菊、羊肚菌、土鸡、蜂蜜、冬花等一批具有“甘味”特色的种植养殖主导产业,及电商、文旅配套升级项目,实现家庭年收入增加1.2万元。促进帮扶村产业发展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通过产业带动超130人就业。

驻村帮扶干部与农技人员人员对金丝皇菊成熟度进行筛选确认。

  以“产业兴旺百业俱荣”的发展路径,展现乡村振兴“繁荣图景”

  “以前村里四处破败,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水和电都不是想用就能用的,为了随时应对停水,家家都有蓄水桶……”王金永说,如今的大桥镇仿佛“重生”一般,管线、道路等基础设施全面升级,闲置房屋变身民宿,家家挂起红灯笼,墙体有了彩绘风景,一派崭新景象。

  近年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驻村帮扶工作队聚焦文化振兴,以“产业+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为中心,在王山村内打造了大桥镇“写生基地”新型文旅产业。产业帮扶想要扶在点上,就要变输血为造血,经过帮扶团工作队夜以继日地规划设计、反复讨论商量后,大桥镇的“翻身仗”悄然打响。王山村村民家中闲置的房屋被改造成写生学生的宿舍,每年接待学生住宿后,由写生基地主办方某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向村民支付房屋住宿费用,有效提高了村民个人收入。

  2024年,驻村帮扶工作队积极申请资金,对王山村写生基地进行升级改造,新增学生宿舍4间,修缮淋浴室、卫生间各1间,打造观景凉亭5处,开展村内墙体彩绘和道路鲜花带种植,利用村内闲置幼儿园打造美术展览馆1处。在实施项目过程中,优先聘用村民开展工程建设,不仅解决了村内剩余劳动力短期就业问题,也有效提升村民个人收入。目前,大桥镇已形成了带动社会力量参与的‘1+N’党建共建机制,逐步探索出了围绕“打造党建共建、民宿产业、新农村建设三大品牌”的开放式帮扶体系。特别是通过王山村“写生基地”这样一个文旅项目,打通大桥镇的产业发展,实现消费帮扶、教育帮扶、乡村治理等,最终达到系统帮扶。

  多点发力推动帮扶工作再升级。2024年,在定点帮扶村开展的“写生艺术周”实践活动,接待600名名游客,带动15人创业增收。依托金丝皇菊、大红袍花椒等农产品资源优势,以“校企联合”的模式拓展网络销售渠道,打造“甘味”品牌效应,组织开展“电靓春节”“电靓和美乡村”30场直播,助农帮销41万元,产品远销河南、河北、江苏等地。27个电力爱心超市开展活动1149次,发放爱心积分并兑换物品146万元,创造34个公益岗位。以“食堂采购”“公司集采”“职工自买”方式完成消费帮扶1306万元,实现帮扶村户均增收约3000元。

直播带货助力消费帮扶。

  以“文化焕发人才聚力”的凝聚力量,塑造乡村振兴“可续基石”

  “我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认真学习,让自己早日掌握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和水平。顺利考取高压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取证后,无论自主择业还是经培训机构推荐就业,找工作都会容易很多。”来自庆阳市镇原县临泾乡路壕行政村成岭自然村的何寒在课堂上将课堂要点认真记在笔记本上。

  授之一技提升就业,2024年10月22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2024年第二期高压电工特种作业取证培训班开班。这是自2022年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与省乡村振兴局联合成立“全省农村实用电工培训示范基地”以来,开展的第5期特种作业取证培训,目前,已累计培训158人次,其中134人取得高压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

  “参加本期电工培训班的学员来自省内8个市,共计30人。培训内容包括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电工仪表及测量、电力系统基础知识、过电压保护、倒闸作业、变压器的安装、巡视检查与操作、变配电所运行管理、触电急救和灭火操作等,共计158学时,以线上自学、线下授课、现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员们学会电工基础理论知识,提升电气设备操作能力,考取从业资格证书。”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市场营销事业部乡村振兴部专责李欢林介绍。

  近年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坚持“强化培训教育、倡导学习强国,激发帮扶村群众内生动力”的发展方向,立足帮扶村实际,创新打造“电工培训就业链+配套劳务输送链+人才培育保障链”就业帮扶三链管理,有效解决乡村剩余劳动再就业。截至2024年底,134名高压电工特种作业取证学员100%推荐就业,年均收入增加5~6万元/人。搭建“大桥镇电商实训基地”,双向培训电商应用及直播人才,完成5轮100余人次培训工作。122个帮扶村积极参与村“两委”日常管理,组织开展第一书记讲党课59次、村党支部党纪专题学习等活动120次。连续8年开展“金秋助学”活动,累计为1331名学生捐赠金266.3万元。

金丝皇菊喜获丰收。

  以责任诠释担当,用实干赢得民心。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驻村的“第一书记”们以全局思路、精品意识,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全力聚焦助农增收新领域,和村“两委”一起,带领村民们共同奔向富美乡村的致富大道。

  责任编辑:于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