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10-11 17:26
中国能源新闻网讯(张进 王黎)“每次攀上几十米的高空,看到脚下城市和乡村的万家灯火,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守护电网安全,满足人民群众的用电需求,是我一辈子的奋斗目标。”近日,刚获评2025年“大国工匠”的国网山东电力超高压公司输电检修中心输电运维三班班长李敏,朴实的话语里满是对电力事业的赤诚。
从2011年刚入职时对带电作业一知半解的青涩新人,到如今手握26项国家专利、斩获“全国技术能手”“齐鲁大工匠”等殊荣的特高压运检专家,15年间,李敏在银线之上书写了一段“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奋斗传奇。
初入职场时,李敏的师父正是“大国工匠”王进。彼时,王进刚完成世界首次±660千伏银东直流线路带电作业,为社会减少约1000万千瓦时电量损失。“师父用行动告诉我,带电作业不仅是技术活,更是良心活,每一次精准操作都关系着千万家庭的用电安全。”这段经历在李敏心中埋下了精益求精的种子。
日常工作中的李敏从不满足于“完成任务”,而是带着“打破常规”的思考探索创新。2013年,500千伏济长Ⅱ线山顶杆塔绝缘子断裂,常规工器具无法提起大吨位导线。他带领团队提出“双拉杆加液压丝杠”新思路,不仅成功消缺,还耗时3个月研制出“大吨位带电作业用导线提升装置”,填补了相关技术空白,获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二等奖。
2014年,一次地线断股修复经历让李敏将目光投向无人机巡检领域。“当时地线在50米高空,用望远镜无法辨别断股根数,作业时间大幅延长。我就想,能不能用无人机拍照确认?”恰逢国网公司推行无人机试点,李敏从零学起,放弃节假日练习操控,最终成为山东省内首位取得无人机领域直升机机长资格证书的人。2017年,他作为队长带领山东队在国网首届无人机巡检技能竞赛中斩获团体第二名。
特高压带电作业是电网运维的“珠穆朗玛峰”。2017年12月,李敏主动请缨承担山东省首次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等电位带电作业。寒风中,他身着厚重屏蔽服爬上30层楼高的铁塔,乘坐吊篮滑向带电导线。“双手触摸导线时,蓝色电弧迸发,电流‘嗡嗡’振动,但我满脑子都是尽快完成操作。”最终,他成功更换损坏部件,标志着山东电力在该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近期,李敏依旧活跃在技术创新与电网运维一线,在特高压运维智能化转型方面,李敏也取得新突破。他发现现有智能巡检系统对部分隐蔽性设备缺陷的识别准确率有待提升,便联合高校科研团队,开展专项研究。历经数月攻坚,他们通过引入深度学习与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优化智能巡检算法,使缺陷识别准确率从85%提升至95%以上。目前,该优化后的智能巡检系统已在山东多条特高压线路试点应用,大大提高了巡检效率与质量。
如今,李敏仍在创新路上不断前行。他带领团队完成无人机巡检从手动操控1.0、自主巡检2.0到机巢协同3.0的跨越,推动线路巡视实现从“人巡”到“智巡”的革命性转变;研发的“无人机+导线挂架+电动升降装置”带电作业新模式,将作业时间从2小时缩短到20分钟。
“一个人的成功不算成功,带动一群人成长才是真正的价值。”作为国网山东电力“金种子”人才培养体系的践行者,李敏担任工匠学院讲师,编写培训教材,参与新员工培养机制落地,手把手带出一批技术骨干。在“进・新”特高压创新团队中,他还牵头研发多项成果,带动团队形成“人人敢创新、人人能创新”的良好氛围。
“15年共爬塔3000余基、巡线2000余千米,14项省部级以上创新奖项,这些数字是我对电力事业的承诺。”李敏说,未来他将继续带领团队探索特高压智能运维前沿技术,用创新守护电网安全,在建设电力强国的征程中贡献更多力量。
责任编辑: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