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人物

国家能源集团包头化工:青春接力赴汛情 洪峰浪尖写担当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8-27 17:21

张晓刚 刘光熠 刘佳

  8月上旬,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遭遇历史罕见的持续强降雨,万亩良田顿成泽国。汛情就是命令,作为民兵连的两位国家能源集团包头化工青年员工王旭、谷野以“接力坚守”的方式,毅然奔赴抗洪抢险最前沿。

  8月16日,34岁的王旭在灾区连续奋战八个昼夜后,带着满身泥泞刚刚返回工作岗位,39岁的党员谷野立即接过“接力棒”,紧急驰援防汛一线。两位青年在洪流中完成“交接”,却用同样的热血担当,践行着“祖国有召唤,我必挺身而出”的铮铮誓言。

  “大家注意脚下!再加把劲!”一道嘶吼的声音划过夜空。瓢泼大雨像扯断的幕布,糊得人睁不开眼。王旭弓着腰扛着60多斤的沙袋,艰难地向前冲,粗麻绳在肩头勒出紫红血痕,在迷彩服上洇出深色印记。

  8月8日清晨,正在生产一线巡检的王旭接到包头市人民武装部紧急集合命令后,立即转身成为“抗洪战士”,奔赴新的“战场”—他带着简易行装,与民兵队员们火速驰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灾情最严重的乡镇。

  抢险现场,时间就是生命。抵达灾区后,王旭和队员们来不及休整,立刻投入到堤坝加固工作中。

  “每根木桩至少得埋进三尺深!”武装部班长下达指令后,王旭踩着泥泞蹲下身,双臂青筋暴起地将木桩往深处埋。泥浆顺着袖口灌进衣服,冻得他直打哆嗦,可手里的劲儿半点没松;手指磨得泛白起皮,混着泥浆和汗水黏在一块儿,连舒展都觉得发僵。

  王旭于2018年申请加入民兵连。从平日训练时扛圆木、练冲锋,到此刻在洪水里筑堤坝、护家园,他真切体会到“平时练得实,真遇事才扛得住”的分量。当看见洪水冲毁一座又一座房屋,堤下老乡家的玉米只露出黑尖时,他攥着铁锹的手更紧了:“原来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就是他们的‘家底子’。”

  连续多日,每当累到岔气,王旭就捂着腰弓会儿身,喘两口粗气又接着扛,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多出一份力,堤坝就多一分安全。”

  离队那天清晨,天边刚泛出鱼肚白,王旭便把洗得发白的迷彩服叠得方方正正。八个日夜的坚守,这个年轻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央企员工的责任与担当。

  8月16日,当34岁的王旭完成抗洪任务、满身泥泞地返回时,39岁的党员谷野毅然接过了这场与洪水较量的“接力棒”。看着战友在前线传来的照片,谷野连夜写下请战书:“我是党员,就该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个朴实的信念,让他义无反顾地奔向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灾区。

  “虽然有心理准备,但现场还是让人震撼:浑浊的洪水漫过农田,部分村庄进水超过一米,堤坝到处是管涌险情。”谷野回忆着初见灾区时的情景,震撼过后是更坚定的决心,“王旭他们筑起了第一道防线,我们一定要守住!”

  作为党员,谷野主动请缨加入最危险的堤段抢险。在蚊虫密集的堤坝上,尽管戴着防蚊罩,他还是被叮得满身红包。汗水止不住地流淌,他顾不上擦拭,只能甩甩头继续干;双手磨出水泡,鞋里灌满泥浆,双腿像灌了铅般沉重,迷彩服湿得能拧出水来。

  “刚开始觉得是在完成任务,但当看到远处村里亮起的灯火时,才真切体会到:我们攥着的不只是沙袋,更是老乡的家园。”

  阳光下,谷野衣襟上的党徽显得格外闪亮。尽管因早晚温差较大,很多队员受凉生病,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在这里的每个人,心里都只有一个念头:“抗洪抢险、保护人民!”

  如今,谷野依然奋战在防汛最前沿,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让党旗在抗洪一线高高飘扬。

  从王旭的“八天坚守”到谷野的“持续奋战”,国家能源集团包头化工的青年们用青春接力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他们或许不是专业的救援人员,却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他们或许只是平凡的企业员工,却在祖国需要时成为“逆行者”。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的防洪堤坝上,他们用汗水书写青春答卷,让“奉献”二字在洪水中闪耀光芒,也让“青年担当”在时代考验中愈发清晰。

  责任编辑:刘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