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8-19 15:32
梁玥
巍巍太行见证过他守护万家灯火的初心,茫茫雪域铭刻下他点亮高原藏寨的足迹。从三晋大地到世界屋脊,国网山西大同市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顾袁洁的十九年电力生涯,是一部用汗水与智慧书写的“光明传奇”。他的行囊里,装着的不仅是螺丝刀与万用表,更有一份沉甸甸的承诺—“人民电业为人民”,此心所向,山海无阻。
技术脊梁:从装表工到创新领军人
2006年,初入大同供电公司的顾袁洁从装表接电工起步。螺丝刀与电表箱的碰撞声,成为他职业生涯最初的乐章。当同龄人还在摸索基础操作时,他的工具包里总塞着写满参数和故障分析的笔记本。这份执着让他在2013年大同供电公司装表接电技术比武中斩获第二名,更在2016年多种缴费渠道知识竞赛中拔得头筹。
技术精进绝非终点。当发现传统电表箱存在维护难题,他带领团队研发出《一种电力营销用的电表箱》,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面对海量用户负荷辨识困境,他主导的《基于智能学习的非侵入式非居民用户负荷辨识方法》斩获国家发明专利。翻开他的创新履历: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3次山西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次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次管理创新一等奖、2次青创赛铜奖,每一项成果都紧贴供电服务痛点。在《电力工程与电力安全》专著的字里行间、在《现代经济信息》等国家级期刊发表的十余篇论文中,一位技术专家的思考脉络清晰可见。
雪域攻坚:点亮怒江畔十三万盏灯
2013年4月,顾袁洁踏上援藏征程。飞机降落在世界海拔第二高的邦达机场,4300米的高度让这位山西汉子彻夜难眠,“感觉快死了”的日记记录着生理极限的考验。真正的挑战却在群山之间—他受命担任西藏自治区昌都市13.42万户智能电表改造总指挥。
“昌都险”绝非虚言。在左贡县前往下林卡乡的怒江72拐,一侧是刀削斧劈的峭壁,一侧是深不见底的峡谷,单行道上的每一次会车都是生死考验。当车辆无法抵达村落,他和队员们化身“人肉运输队”,在4000米海拔将表计设备一步步背上山。“走上三四个小时,只能改造十几户”,生产队的驴都扛不住的强度,电力铁军却用肩膀扛起了进度。
2023年国庆,家人团圆的期盼被高原的风吹散。“工期短、任务重,我必须留下!”当改造工程如期竣工,锦旗上“尽职尽责显担当”的金字,映照着这位总指挥被高原阳光灼伤的脸庞。
薪火相传:从三晋到西藏的“光明播种者”
在顾袁洁的办公室,两幅照片并排悬挂:一幅是他在大同为青年员工讲解计量装置原理,一幅是在昌都指导藏族徒弟阿旺扎西分析采集数据。技术传承,是他刻入骨血的使命。
2017年获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后,他的“传帮带”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在山西,他开发的课程获山西省电力公司“千方百计”案例竞赛精品课程奖;在西藏,他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将郭顺、阿旺扎西两名藏族青年淬炼为业务骨干。徒弟们感慨:“顾老师教的不只是技术,更是电力人的匠心。”
十九载服务路,顾袁洁的脚步丈量出两种温度:在大同市云州区吉家庄乡,“惠民富农促振兴”的消费帮扶锦旗,道出乡村振兴的电力担当;在昌都市类乌齐县,“真诚帮扶暖人心”的藏汉双语锦旗,书写着藏族同胞的认可。当他带领“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走进高考考点,走进“手拉手,共成长”光明助梦活动,走进“送温暖、献爱心”“博爱一日捐”等募捐活动,一位党员干部的为民初心愈发澄澈。
2024年夏,他在《书香国网》写下《我的高原我的家》:“来的时候有多忐忑,走的时候,就会有多不舍。”当飞机再次掠过青藏高原的银线铁塔,那些曾用双脚丈量的雪山深谷,已成为生命中无法割舍的故乡。而在灯火璀璨处,一位光明守护者的故事,正随着电流传向更远的远方,成为万家灯火最深情的注脚。
责任编辑:刘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