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7-02 14:24
中国能源新闻网讯(董卫强 李佑栋)“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在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新能源公司大家庭中,有这样一位项目负责人,在广袤的戈壁、连绵的山川与浩瀚的海洋间,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在公司新能源业务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勇担青年使命,谱写出一曲曲激情荡漾、奋发向上的青春赞歌。他,就是新能源公司项目经理梅安民。
然而,新能源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对建设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回溯至2016年3月,梅安民初到新能源公司,面对全新的发电模式也曾感到一丝迷茫,但他并没有因此却步。作为一名技术骨干,他深知要想在这片全新领域站稳脚跟,就必须从最基础的技术环节入手。
白天,梅安民扎根施工现场,观察每一道施工工序。晚上,他则挑灯夜读钻研图纸,深入了解项目的初设、施工标准及发电模式。正是通过这种日夜兼程的学习与实践,使他迅速构建起对新能源建设的全面认知,为后续工程的攻坚克难奠定了坚实基础。
梅安民(左一)在工程现场。
从光伏电站的连绵蓝海,到风电机组的巍峨森林,再到储能电站的“超级充电宝”,梅安民和他的团队始终冲锋在新能源建设的最前沿。面对山地崎岖、荒漠酷暑、湿地下陷等极端恶劣环境,他坚持靠前指挥,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用汗水浇筑绿色希望,充分践行着“现场即战场”的信念。
2022年10月,梅安民被公司调往挑战重重的三峡安徽阜阳储能项目,牵头攻克了大容量电网侧储能设备的安装、调试、复杂地形电池阵列布置等多项技术难题。在该项目的300兆瓦/600兆瓦时储能电站建设中,他更是勇于创新,采用了“循环式流水线预制舱安装+分线路调试”方案,不仅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使项目建设周期缩短了整整20%,更以其高质量的建设水平,树立了安徽电网调峰的行业标杆,赢得了广泛赞誉。
正是通过这些实战项目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以及对未来趋势的敏锐洞察,引导梅安民将目光聚焦于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储能技术。在具体项目实践中,他积极配合业主方研发“风光储联合调度系统”,该系统通过强大的AI算法实现了源网荷储的精准匹配与协同控制,有效平抑了风电、光伏的随机性和波动性,成功将项目弃风弃光率降低至3%以下,显著提升了绿电消纳水平。
梅安民参加工程汇报会。
正如梅安民所说:“在‘风电+光伏+储能’的新型绿电模式下,每一度绿电都需要安全‘落脚点’,储能就是我们给新能源安的家。”在他负责的多个储能配套项目中,累计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超过800兆瓦时,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意味着减少燃煤消耗3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64万吨,环境效益和社会价值巨大。此外,他始终坚持最高标准的规范操作、最精细的施工管理,从源头确保电池系统的化学稳定性,为储能电站的长期可靠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从传统能源到绿色转型,从单一的新能源开发到“源网荷储”一体化布局,电建核电人正以创新实践重塑能源未来。凭借在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中积累的深厚经验,梅安民和他的团队成为推动“新能源+储能”深度融合的一支铁军。
人生有梦不觉远。直面未来,梅安民将继续以储能技术为核心支点,以“匠心智造”为笔,以壮美的“绿水青山”为卷,带领自己的团队奋力前行,在绿色发展的征程上书写更加精彩的青春篇章!
责任编辑:刘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