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5-29 09:40
——记全国劳动模范平朔集团地质测量公司测量队长兼测量党支部书记葛山峰
4月28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平朔集团地质测量公司测量队长兼测量党支部书记葛山峰赴京参加大会,并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对我来说,这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激励。”葛山峰诚恳地表示。十多年来,他始终坚守矿山一线,兢兢业业做好矿山测量、工程测量、边坡监测与数据分析、开采沉陷监测研究、煤矿地测信息化等工作,负责的矿区测图面积累计达4300多平方公里。他技艺精湛,解决了生产测绘、边坡监测、基础测绘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掌握了无人机航测应用及成果转化方面的核心技术,科技创新和“五小”成果突出,为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作出了突出贡献。
葛山峰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山西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先进典型、中国中煤技术能手、中国中煤优秀共产党员……每一项荣誉的取得都是他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工作的有力见证。
荣耀背后离不开千锤百炼的磨砺与坚守,还有历经磨练始终不变的初心。
扎根一线,苦干实干,磨炼精湛技艺
葛山峰言谈温文尔雅,可是干活儿却雷厉风行,只要工作需要他,一个电话,随叫随到。他为人随和亲切,可在技术上却“斤斤计较”,经常为了解决一个技术难题,查阅大量资料。生活中,他随性自然,可是面对工作,却总是精益求精。
露天矿的测量工作,堪称煤矿生产的“千里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09年7月,刚大学毕业的葛山峰,青春洋溢、满怀希望,来到了平朔集团这个大家庭,成为了一名矿山测量工。初次走上工作岗位,面对复杂的地质测量环境,他清醒认识到测量工作的重要性和自身工作经验的不足。为了尽快提高业务能力,他主动学习最新的测量技术,翻阅大量有关煤矿测量的技术书籍,经常带着疑问主动深入矿坑,四处观察,了解露天煤矿的作业环境、生产流程和测量情况,并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葛山峰使用扫描仪+无人机进行测量作业。
测量工作着实是一件“苦差事”。因为测量人员经常在矿坑现场采集数据,风吹日晒,工作强度大、环境比较恶劣,而且露天煤矿的地形随着生产的进行在不断变化。但是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葛山峰始终冲在第一线。工作一天下来,耳朵、眼睛里都是煤灰。他回忆道:最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情就是第一次和同事们深入矿区工作。为了完成基础控制网这项工作,扛着近一百斤的水泥桩蹒跚于荆棘密布的陡坡之间,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一待就是三天三夜,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工作环境,让他读懂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团队,什么是奉献。
勤于实践,精益求精,展现工匠精神
“没有测量,开采寸步难行,稍有差错,就会对矿山生产建设造成致命的影响。地质测量作为先头部队,在煤炭开采前,要预先进行开采位置标定、剥离量验收、排土场测量等各道作业工序。只有地测工作做得精准,后续开采才会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才不至于跑偏、走样。”葛山峰解释到。
一线,是最好的练兵场、最快的磨刀石。“往右1公分,前进5毫米……”在测量现场,葛山峰带领队员们有条不紊地测量放样。他知道每1毫米精进都是脚下水泡磨砺、背后汗水浇灌而来,最重要的就是无限接近零误差。
为了保障数据的精准度,他始终秉持“精心、精工、精品”理念,在工作中严格遵循测量标准和操作规程,对每一个测量环节都进行反复校核,绝不放过任何潜在的误差,全力以赴保证数据的科学精准。遇到不满意的数据,葛山峰总是不厌其烦地调整、复测,日复一日,心无旁骛,任凛冽的寒风刮过脸颊,任夏日的荆棘划破肌肤,每一次都是小心翼翼擦拭显示屏上的尘土,目不转睛地盯着仪器。
在一次测量中,身为队长的葛山峰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察觉到一个难以发现的异常数据。尽管这个异常对整体测量结果的影响可能微不足道,但他毅然决定要求全体队员重新测量。经过多次反复校核,最终确定了精确的数据。这种对数据精准的“较真儿”,彰显了他的专业素养和工匠精神。
团队为笔,创新为墨,谱写奋进长歌
众力并则万钧举。“这份荣誉的取得是组织的信任和团队的托举。”葛山峰在平朔集团劳模座谈会上谈到。
“虽然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葛山峰眼神坚定、语言朴实,却流露出了最真挚的感恩之情。40多年来,平朔集团通过多种途径为职工提升技能搭建平台,为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的“软环境”的同时,不断夯实技术、资金、投入等“硬支撑”。正是因为平朔集团的坚强领导,才让企业职工的成长成才空间更加广阔,让更多的“实干家”奋发有为。
葛山峰在边坡检测现场。
2019年,平朔集团引进无人机航测技术。面对这一新的测绘方式,葛山峰和团队从零开始学习,经过长达为期4个多月的实验期,终于摸索出了最优航飞路线、飞行高度。原来需要3天的测量工作,如今无人机仅需要2个小时。经过上述新技术的应用,不仅降低了测量成本,每年节省费用约500万元,还保障了测量人员的人身安全,更进一步推动了露天矿生产测绘工作从过去平面二维向三维立体转变,进入测量“大数据”时代。该项技术属国内露天矿首次系统性应用,测绘工作的内、外作业量比传统减少了70%,改变了传统露天矿测绘模式,提高了像控点测量精度,并可以在社会其他测区推广使用,最终促使《露天矿无人机航测技术》、《地基合成孔径雷达边坡监测技术》创新技术入选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19版)》,为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创新源于厚积薄发。多年来,葛山峰参与和负责的科技成果成绩显著,“五小”创新成果也熠熠生辉,其先后开展创新项目20余项,提交“五小”科技成果20余项,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多篇技术论文。
“荣誉就好比圆形跑道,它既是起点也是终点。优异的成绩也仅仅代表过去,我们的心中应该有更加高远的追求,才会永葆前进的动力。”面对荣誉,葛山峰如是说。
责任编辑:于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