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4-24 14:35
郎海峰
他们,让冰冷的铁轨有了温度;他们,用隆隆的响声让运输线不再寂寞;他们,让“乌金”迎着初升的太阳奔向远方。他们,是一群用双脚丈量脚下土地、用双手触摸冰冷车厢、用执着为能源保供奉献的运输人。
谷雨已至,又到了一年阳气转暖的时候。
“延波,量要准一点,这个期间温差变化较大,尤其是晚上气温还处于零下,早上轮对容易打滑,要盯紧砂箱。”手拿检车锤和手电的国家能源集团雁宝能源运销公司运输段班长汤占军,一边“叮叮当当”地巡检,一边对身后的班组职工冯延波说。
由于降雪加上大风,夜晚气温达到了零下十三摄氏度。4月20日,从17点到22点30分,汤占军和冯延波没喝上一口水,为了让机车安全、及时出库上路,他俩根本顾不上休息,直到凌晨2点20分,最后一台车整备完毕,两人才松了口气,相互开着玩笑打着哈欠走进休息室。
冯延波和同事调整转辙机。
走进运输段,“抓好安全保运输、强化运输促保供”的大红横幅确定了他们的工作思路,100多名职工分布在运用、调运、检修等岗位上,六台机车负责4个车站、27.12公里的自营铁路运输任务。工作中,雁宝能源运销公司运输段坚持安全托底、稳字当头,从自身做起、从实干抓起,大力弘扬“煤海火车头精神”,通过机车养护、线路排查、电气信号保养等专项工作,创造列车安全运输的良好环境。
说起安全运输,“0263党员先锋号”司机长郑广树最有发言权。
“咦?声音不对。”
在内燃机车行驶到库内轨道线上时,“呲”,具有二十几年驾驶经验的郑广树扳下制动的时候,判断出机车制动声与以往有所不同,他果断驾车回到机车库。凭借多年工作经验,郑广树断定是机车下部发生故障。他二话不说,一手持手电筒,一手拿检车锤,跳到满是油污的地沟,大到一个零部件,小到一颗螺丝钉,从头到尾细致入微地检查。最终发现是左二轴闸瓦调整器损坏,导致机车故障。
为保证运输正点作业,他一口气从百米外的配件库房扛来重达百斤的调整器,跳下地沟和同事们并肩抢修。汗水浸透棉服,身上挂满了白霜,手套不时粘在冰冷的配件上……像这种突发事件,郑广树遇到过几十次,机车也总能在他手里再次焕发生机,没有一次影响到机车运行。
“看到列车能够安全平稳地行驶在铁道线上,自豪感会油然而生,这是对我们线路工的认可。”采访中,运销公司工电段线路班班长杨武龙激动地说。
党员先锋岗对铁路线路填充砟石。
临近天命之年的杨武龙从事线路工作至今已经快20年了。他的班组有20来人,除了对铁路线路填充砟石、起道捣固外,三班倒对30公里线路进行巡视检查,方寸间都会留下线路班职工的足迹。杨武龙屈指算了算,从事线路维修的这些年里,光他自己来回巡视大约走了8千里路,合计每班要走14公里左右。
上午9时15分,带班的杨武龙和负责道岔维修的黄仁强正在值班室不远处的沉陷区巡线。
“我是值班员,雁矿站道岔反操不到位,请立即抢修。”对讲机里突然响起了急促呼叫声,杨武龙和黄仁强赶往雁矿站。
雁矿站信号楼操纵电动道岔无反应,而该道岔是机车编组挂车的关键一环,制约外运列车通行。杨武龙二人赶到雁矿站道岔所处的地点后,立即和带班的副段长黄利平对道岔进行检查,故障原因是雁矿站道岔的岔尖不能合理密贴,造成信号楼微机显示扳道失败,如果贸然行车会造成机车挤岔或脱轨事故。
黄仁强在测量轨距。
根据多年的巡检经验,他们打开转辙机,对松动钢轨拉杆螺丝进行间隙调整。为了操作方便,杨武龙摘下手套,麻利地挑出匹配的安全装置安装到设备上,又把箱盒里的螺丝依次检查一遍,才把箱盒盖好锁好。短短5分钟,他的双手被风吹得通红。30分钟后,“哗、啪”,岔尖密贴到位,道岔恢复了正常,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望着徐徐驶来的机车,杨武龙意味深长地说:“只要公司铁路还需要线路工,我们就会将这份工作一直做下去,虽然辛苦,但很有价值。”
每天,当东边的天空泛起鱼肚白时,一声声清脆响亮的火车鸣笛都会响起,列车缓缓驶出雁矿站、雁西站,朝着太阳升起的远方驶去……
责任编辑:于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