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人物

寒风中的清冻战士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1-16 17:09

陈春宇 徐晓光

  1月10日凌晨1时06分,清车调度岗被一阵紧急的指令打破宁静:“11翻疑似冻煤,请现场确认!”这指令如同战斗的号角,迅速传达到当班清车队,预示着一场与冻煤的较量即将拉开序幕。

  在全国最大的煤炭下水港——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每日都有超过120列火车在此接卸。然而,冬季的寒潮低温给这里带来了特殊的挑战。由于重车在来港过程中单侧受风,车厢迎风面的温度急剧下降,导致大面积冻煤现象的出现。如果不及时清理,火车返程时,空车受载不均匀,极易发生偏载现象,进而引发脱轨等安全事故。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清车六场的王建班长迅速响应:“清车六场收到!已做好清冻准备!”他迅速扎紧袖口,戴上帽子和手套,拿起对讲机,冒着凌晨的寒风走上道线。同时,他通过对讲机不断下达指令,口中哈出的气在眼镜上挂起一层白霜。

  按照清冻煤应急预案要求,沿线的清车工们快速响应,携带装备,严阵以待,等候着空车的到来。随着空车缓缓驶入清车场,清车单位的各个岗位迅速上场,迅速投入到清冻作业中。挂灯防护、疑似冻车核实、冻车信息上报、人员上车、开门清冻……每一个步骤都那么有条不紊。

清煤人员打开火车车厢煤口盖板查看情况。

  然而,当空车车门打开后,眼前的景象却大大超出了大家的预想,经过矿区到港口一路的“迎风急驰”和翻车机的“翻转腾挪”,空车车帮和车底的冻煤数量和硬度仍然惊人。

  “注意安全”的提醒声不绝于耳,伴随着“咚咚咚”的锤击声,清车人员开始了与冻煤的较量。零下8度的室外寒风呼啸而过,但清车工却干得热火朝天,他们互相配合,一刻不停地战斗着。

  天还未破晓,生产保障中心清车负责人徐晓光匆匆步入调度室,进行例行清车早查。他挂念着当班的清冻组织和空车返空情况,急切地希望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合理调整清冻组织策略。了解清楚清冻进度后,他立即向部门经理姚成业汇报情况,并迅速下达命令,安排60人的备勤突击队进场支援。他们手持铁锹,顶着刺骨的寒风,直奔清车现场。

  随着天边泛起鱼肚白,姚成业带领一支装备齐全的党员突击队出现在清车场。徐晓光见状,没有丝毫耽搁,简洁明了部署任务后,队员们即刻分组行动。

  他们四五人一组,抄起大镐、铁锹和大锤,对冻煤展开“攻击”,一锤锤敲碎、一铲铲清除,金属的碰撞声与煤块落下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响彻清车场。

清车管理人员对车厢内壁的冻煤进行清理。

  技术员杨超群在清理过程中遇到了不小的困难。他刚砸下去的一锤,却未见冻煤有丝毫松动。他忍不住喊道:“这冻煤冻得真瓷实,这一下砸下去,没见动静,手倒震得够呛。”

  在他身旁的韩东伟却显得经验丰富。他一边铲煤,一边指导着杨超群:“超群,这清冻煤不能光使蛮劲,要先从边缘比较薄的地方下手,稳准狠地把大块的先敲碎,然后再慢慢清理。这样既能省力还好清。”

  杨超群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学着韩东伟的样子,调整了自己的姿势和力度,再次挥锤向冻煤砸去。这一次,他果然找到了窍门,冻煤在他的锤击下逐渐裂开,大块大块的冻煤被敲碎成小块,清理起来也变得轻松了许多。

突击队员将处理的冻煤清理出车厢。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渐渐升起,但寒冷依旧无情地侵袭着他们的四肢,手指和脚趾几乎被冻得麻木,失去了知觉,但这份来自外界的严酷考验,却丝毫未能削弱他们内心的热情与干劲。

  经过近十二个小时的昼夜奋战,出现冻车的7列火车车厢已全部清理完毕。一节节车厢被清空,一堆堆煤炭堆成小山包……自入冬以来,黄骅港已经成功完成了32列冻车的清理。

  “有我在,‘煤’问题!”这不仅是他们的口号,更是他们坚定的信念。日出月落,昼夜交替,能源保供的道路上,他们步履不停,用辛勤与汗水,书写着国家能源安全的奋斗篇章,成为这个冬日里最温暖的清冻战士。

  责任编辑:于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