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1-09 15:57
刘颍
“张大爷,您的头再往左边转一转,左手往上再抬一抬!”
“王阿姨,快把您最美的笑容展现出来!这样拍出来漂亮!”
刘国壮一边拍照一边化身摄影助理,为老人们示范动作,忙得满头大汗。
元旦前夕,刘国壮又准时出现在敬老院,陪老人打扑克、散步,最重要的是给老人们拍照,记录他们的晚年时光。
“为老人们拍照不在于照片拍得有多好,而是传递温暖。”刘国壮说,对于这些老人而言,激动的也许不是照相这件事,而是通过照相感知他们被关注和关怀。
刘国壮,国家能源集团辽宁热力公司检修专工。从2012年开始,他利用闲暇时间到沈阳市郊的30多家敬老院义务为老人拍摄照片,至今已经拍摄了1500多张照片,被人们称为“和时间赛跑的摄影师”。2025年,是他为敬老院老人义务拍照的第13个年头,被沈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沈阳市“身边好人”。
49岁的刘国壮从十三年前开始,就利用闲暇时间到沈阳市郊的敬老院义务给老人们拍照。他这样做,一是想让照片能为老人应急所用;二是想用镜头记录下老人的晚年时光。
“当时,我想这样一张照片也不金贵,还怕老人们觉得自己没诚意。可没想到的是,他们接过照片后,盯着看不够,神情是那么专注、欣喜和满足,那情景深深地触动了我。”刘国壮说。
那会儿,刘国壮没有很清晰的想法,就是拍一张普通的人物照片,属于标准照,老人办理社保、医保、高龄补贴等手续时,都可以加洗照片用上。也有的老人提出,自己哪天走了,照片也好给后人留个念想。
寒来暑往,十三年里刘国壮遍访沈阳市郊的30多家敬老院,给老人们拍了1500多张照片。每一张照片,讲述的都是一个平常而温暖的故事。
刘国壮到于洪区一家敬老院为老人们拍照,79岁的王大爷第一个拍完,但却候在拍摄现场不走,等刘国壮收拾摄影器材时,老人走过来从兜里掏出一个旧手机说:“小伙子,能不能帮忙把手机里的相片洗印出来?”原来手机里保存着他与老伴儿的合影,几年前老伴儿病故后,这些照片成了老人最幸福的回忆。
被王大爷的信任所打动,刘国壮当即答应了老人的请求。他把手机带到照相馆打印了照片,又做成影集送给了老人。翻看着影集,老人眼角眉梢都是止不住的笑意。
刘国壮去市郊敬老院给老人拍照,路途远的一次往返需要上百公里,而每拍一回都得先后去3次。第一次去敬老院建立联系,了解老人的人数和健康状况,简单看一下拍摄场地;第二次就是去敬老院给老人拍摄;第三次则是在敬老院里做个影展,把洗出来的照片送到老人手中。事情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耗时费力。
有一次,刘国壮冒雨到敬老院送照片,一位大娘心疼地说:“孩子,这大雨天你还来啊!”他脸上淌着雨水,大娘的脸上淌着泪水。
拍照结缘,这些年,刘国壮与老人们都有了很深的感情,他们似乎也都成为彼此生命中很重要的人。
十三年的时间,是什么力量让刘国壮能够坚持不懈地做同一件事情?
“又搭时间又搭精力的,你图啥?”起初,妻子一度质疑他。“爸爸,你买了相机,咋总忙着给别人拍照?”女儿也迷惑不解。可从刘国壮拍下的一张张老人的笑脸中,她们找到了答案。妻子开始默默地支持他,女儿也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做这件事,妻子和女儿成了他的左膀右臂。
去市郊敬老院的路上,刘国壮不再独来独往,家人、朋友、同学、同事、战友、网友甚至路遇的陌生人追随他,抱团行动。
专业摄影师孙厚哲得知刘国壮经常去敬老院给老人拍照,就电话联系上他,相约一起去。正是这位孙大哥的加入,让他在现场拍照中学到很多摄影技巧,也改变了拍老人标准照的做法,把老年艺术照风格融入拍摄过程中,使照片透出缕缕暖心的温情,更受老人们的喜爱。
刘国壮也经常带着身边的同事去敬老院,每次都给老人带来水果、牛奶,为老人们拍照,最后大家与全院老人合拍一张“全家福”。这些同事都是80后、90后,从那时起,他们成了刘国壮的随行者。刘国壮单位的党委、团委也常常组织党员、团员一同参加。越来越多的凡人善举出现在刘国壮身边,与他共同营造爱的磁场。
黝黑的皮肤,憨厚的笑容,用“凡人”二字来形容刘国壮再合适不过。凡人在民间,小事日常中。用光影记录最美夕阳,用凡人善举成就人间大爱,文明才会有深深扎根的土壤,从而慢慢生长为整个社会的最美风尚。
责任编辑:于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