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人物

兴安供电公司:他们在祖国北疆播撒光明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4-02-28 14:42

吴庆杰

  祖国北疆,大兴安岭中段南部,有一幅多彩的画卷。绰尔河、洮儿河、归流河、霍林河、蛟流河……还有众多的无名小河小溪曲曲折折地穿过草场、农田,绕过起起伏伏的丘陵、山林,闪着粼粼波光。

  内蒙古兴安盟的大地上,牧场牛羊肥壮,稻田稻浪翻滚,山岭连绵莽阔。乌兰浩特市、阿尔山市、突泉县、扎赉特旗、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六座小城如同明珠一般,镶嵌在这片丰饶的大地上。

  夜晚,山间、村落、牧场定居点灯光点点,如群星散落。是谁让这里的灯光如此明亮温馨?是谁让这片土地上的机器歌唱着希望?是谁让这祖国北疆的六颗明珠熠熠生辉?在这篇文章中,我要为您讲述在这里默默奉献、播撒光明的电网人的故事。

小魏奔跑不停

  小魏骑着摩托车跑了二十多公里的砂石路,带着浑身尘土走进了位于科尔沁草原北部乌兰浩特市的义勒力特电管站。这个电管站只有两间土房,烧火炕,还有煤炉子和火墙。火墙不太好烧,时不时地从炉子里反烟。在呛人的煤烟中,小魏进屋了。

  小魏,这位新上任的电管站站长,在椅子上还没有坐热乎,屋里就进来一位村民,自称是村电工。他瞪着眼气鼓鼓地对小魏说:“你是新来的站长啊,这村里的电费太难收了,你给想想招儿吧,我是整不了了。”“咋整不了?”小魏笑着问。“那还用问吗?电压不稳,灯泡不亮,电视也不能好好看,这线路都老掉牙了,你说咋整吧。”村电工嚷嚷道。那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算上小魏,义勒力特电管站才三人。了解情况后,小魏带着两名同事立刻行动。“钱少也要干事,而且要把事干好。”小魏对电管站的两名同事说,这其实也是他给自己的命令。小魏直接找那个村的村干部商量线路改造的事。两名同事去村里挨家挨户劝说村民交电费,同时承诺,过完春节,等天气暖和了、土地开化了,就给村里改造线路,保障供电。

  村里原有的电线杆都是木头杆,早已七扭八歪。小魏、两名同事和村电工,还有几名村民,一起动手绑钢筋、支板,制作水泥电杆。眼看着水泥电杆制成了,小魏他们又开始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当时电管站归地方政府管,农网改造的部分资金准许村民自筹。村民想通了,就出了钱。就这样,这个村的线路改造好了。这时,其他几个村的村干部也来找小魏,说也要这么干。从那时起,小魏就没有了下班的点儿,经常住在电管站里,有时也住在农户家里。同吃同住,他和农户处出了感情。小魏工资不多,但资助了一家农户的孩子上学。这之后,远远近近村屯的村民都认识小魏。多少年过去了,几个村屯的村民提起小魏,还会有人说:“小魏那人够意思,不信你去问这方圆几十里的人,随便找一个人问都行。”

  时间飞逝,小魏已不再年轻,但他腰板依然挺直,说话时脸上还满是笑意。他偶尔咳嗽几声,吸吸不太通气的鼻子。2002年冬日的一天,义勒力特镇大雪,一夜之间,线路损毁严重。小魏带领员工赶去抢修,连续奋战四十多天。天寒地冻,野外施工,他们出了一身汗,北风一吹一哆嗦。在野外吃饭呛风呛气,小魏得了感冒也没休息,结果落下了后遗症,一到冬天鼻炎就犯。

  2009年,兴安供电公司正式上划国家电网公司。小魏的工作范围也不断扩大,还要为乌兰哈达乡服务。用小魏的话说:“现在遇到新形势、新任务。新的工作内容就是新课题。干好还要好好学,学好还要好好干。”乌兰哈达乡那几年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水稻加工厂相继建成,供电保障尤为重要。幸福村的稻米加工厂厂主过去就认识小魏。厂主直接找上门来,张口就说:“魏叔,这回你得帮我,用电这一块,我就全靠你了。魏叔,我小时候村里改电,你在我家吃住过。你还常常给我买糖吃。”这一说,还让小魏想起了很多事。厂主又接着说:“魏叔,我接我爸的班了,加工厂要扩大生产,要不咱本地产的稻子都让外地人低价收购去了,一年年的,种稻子的人吃老亏了。”加工厂用的是自备电源,运维这一块不在小魏的工作范围内,可厂主盯住小魏不放。小魏说:“信任千金难买。”于是,小魏帮他联系施工队,找技术员。加工厂开工后,小魏隔三岔五去加工厂检查用电安全。

  小魏在兴安盟的大地上不停奔跑。如今,他服务的范围更大了,还包括乌兰浩特市工业园区和兴安盟经济开发区。小魏名叫魏洪山,现在得叫他老魏了。他是乌兰浩特市供电公司乌兰哈达中心供电营业所所长。

桂君不善言谈

  我把镜头从稻花飘香的农区转向花草芳香、牛羊成群的科尔沁右翼前旗的草原牧区。桂君闯入了我的眼帘。

  桂君,憨憨的汉子,不善言谈。他服务的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毛都苏木总面积两千多平方公里,人口只有五千多。地广人稀,桂君的服务却必须面面俱到。

  2013年,桂君到乌兰毛都供电营业所任台区经理。他发现这里供电线路老旧,牧民的生产和生活十分不便。因为电压过低,牧民家的电饭锅焖不熟饭,牧民定居点水井里的水泵抽不上来水。想想看,每个牧民定居点都有一千多只羊、一百多头牛、二三百匹马,这井要是抽不上来水,可咋整啊!桂君着急上火,赶快向上级主管单位打报告,申请改造供电线路。

  科右前旗供电公司收到申请后,迅速组织技术人员到现场勘测,并将牧民定居点线路改造纳入当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中。接下来,那就抓紧时间开干吧。不干不知道,一干事儿就来了。

  施工的自然环境不好,这还不算太难的问题,要在牧民家附近立杆架线,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就有难度了。桂君先是找乡里、村里有威望的人,请他们来跟牧民说明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完成后,可以降低线路损耗,提升终端电压,保证农村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做通了工作,可到了具体施工,要立杆架线安装变压器的时候,又有一户人家出来阻挠。桂君好说歹说,老两口答应了可以在自家的园子里立杆。施工人员正要干活,他们的儿子却死活不让施工。停工的损失很大,施工队的人急了,说:“桂君,这点事儿整不明白?耽误工期,影响工作效率算谁的?”桂君听了闷不作声,心里委屈。

  桂君赔着笑脸跟施工队的人说:“哥几个费点儿事,咱们先把这里放下,跨过去继续向前立杆,等我把他家的工作做通了回头再干。”晚上,桂君吃完饭,就找那家人的朋友、亲属,请他们去说情。但亲友都表示,那家儿子太霸道,没人敢说这个情。桂君在夜里脚步沉重,缓缓地往家走。他琢磨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等到第二天,桂君打听到一个消息,邻村有个人和那家儿子关系非常好,亲如兄弟。桂君立刻找到那人,请求他去说情。那人还挺仗义,说:“这没事,我打个电话就好使,不信你看着。”结果,问题真就解决了。

  那些日子,桂君忙得脚打后脑勺,嘴唇似乎也磨薄了许多,脑袋经常烧得生疼。供电线路改造好了,变压器容量也比原来增加了好几倍,这真正地提高了这片草原上人们生产生活的质量。

  桂君,这个憨憨的蒙古族汉子,赢得了牧民的声声称赞。

杨志超胆大心细

  镜头再次被我调整,沿科尔沁草原向北推移,那里是兴安岭的茫茫林海。

  2013年,24岁的杨志超入职蒙东兴安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成为一名输电运检工。班长嘱咐:“小杨刚来,先去路段好一点的地方巡线,一点一点来。”“班长,我去哪里都行,我啥也不怕,你该咋安排就咋安排,给我安排点儿难的,我正好锻炼锻炼。”小杨直率地说。

  小杨紧跟在师父身后,手里紧紧握着望远镜,在玉米地里穿行。玉米长得已经比人高了,叶子也挺实。一不小心,玉米叶子就会划到他脸上,一会儿划一下,一会儿又划一下,挺疼的。小杨摸摸脸,发现没有出血。走着走着,天气越来越热,小杨心想:“咋这么闷得慌呢?”汗水流淌,他脸上被玉米叶子划过的地方很是难受。小杨气喘吁吁的,看师父没事似的大步前行,又加紧脚步赶了上去。小杨早起洗脸,在镜子里发现脸上有玉米叶子的划痕,心想:“坏了,可别落下疤痕呀!”于是,小杨在上班时偷偷观察师父的脸,看一遍不放心又看一遍,再看一遍,忘乎所以了。他的举动被师父发现了。师父说:“看啥看?没事儿,出了玉米地,阳光晒晒,脸上脱几次皮,就啥也没有了,干干净净。走吧,赶快出工。”

  丘陵地带,野外哪里有平整的地方?小沟,小坎,小河,小树林子,他们随时都会遇到。小杨是个要强的年轻人,特别是看着师父过沟过坎蹚河穿林脚步那么有力、身姿那么矫健、神情那么自如,就暗自发誓要做得更好。

  大雪纷飞,小杨巡线归来,班长传达主任指示:明天早晨由小杨带队去北线巡检,跟小杨一同巡线的是一名刚入职的年轻员工和一位老师傅。第二天,他们在空旷的雪地上边走边巡检。小杨就觉着小北风越来越猛,天空也有点儿雾蒙蒙的。老师傅说:“哎呀,可能要坏事儿。”年轻员工满不在乎地说:“坏啥事,这不挺正常吗?”说着,他继续往前走,把老师傅和小杨撂在了身后。“别走了,快找一个坑藏起来,赶快,赶快,白毛风要来了!”听老师傅喊叫的声音,小杨一把拽住年轻员工,疯跑着找到一个坑趴下。此时,白毛风已刮到眼前。如果这时人站在白毛风的风口上,就会有生命危险。

  后来,小杨担任了巡线班班长至部门副主任后,劲头更足了。小杨说,以上那些经历都不算事,山里巡线还能遇到狼、野猪、黑熊。有一次,他们巡线时遇到了一头黑熊,就纷纷爬上了树,然后电话联系上了当地的森林警察,才被解救。

  小杨和他的同事,起初带着望远镜巡线,后来带着无人机巡线。他们经历过龙卷风、白毛风。他们乘风踏雪,一次次地登上高高的大山。

  就在我写作的此刻,窗外又飘起雪花。此刻,小杨一定带着他的队员在飞雪中前行,行进在崇山峻岭间……

  责任编辑: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