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2021-11-11 10:05
中国电力新闻网讯 通讯员 何姣姣 报道 群山相连,沟壑阡陌,内蒙古卓资县脑包洼村地处偏远,基础条件差,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条件薄弱,农民收入主要靠各项政策补贴,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落后。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后,一股青春的力量涌向这里,他就是风华正茂的“90后”王宁。从机关到基层,从城市到农村,这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与村民一起谋出路、奔小康,带领着村民们点亮脱贫攻坚,启航乡村振兴,朝着中国梦奋力奔跑。
过关 陌生人变贴心人
一顶草帽下,一张黝黑的脸庞和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初见王宁,城里生活的痕迹已很难在他身上看到。“刚来对农村和农民都很陌生。村民们也就知道来了个帮他们脱贫的第一书记,感觉是谁没啥关系。”王宁说,驻村的第一星期,我第一次主持召开村集体会,全村能来参加的都来了。会前我做足了准备,讲了一个多小时,但大家几乎没什么反应,反而关心我呆多久,有没有对象,这时我才发现自己距离村民有多远,王宁至今提及都不好意思。至此,王宁开始了每天的听村情解民意,把每一次和村民交流都当做闯关任务,两个月下来,王宁与村民交流越来越顺畅,感情也越来越深。从来时村民眼里的小娃娃,现在已然变成了为村民掌舵的贴心人。
王宁在田间地头与村民交流了解情况
克难 用行动坚守初心
“谁家住在哪、家里什么情况、因为什么而贫困,我都清楚。只有把村民所思所想所盼了解清楚,才能找到精准帮扶的路子。”王宁说,干扶贫工作没有什么捷径,就是把心沉下来,先要向农民学习,了解他们的需求,获得他们的信任。
驻村以来,王宁带领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脑包洼村改造用电线路2.9公里,为71户村民改造进户线,为27户村民更换了新电表,让村民用上放心电。新修水泥路1.2公里,安装路灯35盏。同时积极协调水利等部门,把8眼吃水井打进七登沟村民院里,路平了、水电通了,村道亮了。这个年轻人就像电像水,用行动坚守初心。
厚植 为民情怀增福祉
村民生产生活的诸多不便,王宁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于是,这个在城里长大的90后,修补车胎、更换电表、更换空气开关、从卓资县捎药、维修电机、买农具、买电视、安装灯泡、安炉筒、理发、发放菜籽、更换入户线、去政务大厅办理慢病送药、报销医药费都融入了王宁的日常生活,乡亲们对忙得不亦乐乎的王宁都直竖大拇指,称赞:“这城里的娃娃就是灵。”同时,王宁还化身推销员,帮助村民销售农副产品,让胡麻油、土豆、猪肉、牛肉、本地鸡、农村鸡蛋等都变成了走出山沟的金蛋蛋,为村民增收。
兴业 兴业富民奔小康
“扶贫队伍要敢打敢拼、精准扶贫要敢深敢细、产业革命要敢为人先,扶贫需要干部,更需要发动群众,他们才是创造美好生活的不竭动力。”王宁说。
发展产业是确保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2018年之前,脑包洼村没有集体经济,没有产业带动,群众如何能长久稳定脱贫?于是,说干就干。他和村“两委”班子商议,通过推行“合作社+”模式,利用扶贫专项投资30万元成立脑包洼村入股的“邦和淀粉厂”,合作社务工等实现稳定增收。集体经济受益资金一部分用于为全村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增设公益性岗位,如保洁员、护林员、信息员、护路员、民事纠纷调解员等,结余部分用于改善村级基础设施。让群众有收入,逐步富裕起来。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作为300万名扶贫干部的一员,深感自豪!要是能再选择,我依旧会进村扶贫。因为,扶贫之前,懵懂、犹豫,扶贫之后,脚踩泥土,胸有山壑。扶贫让我感受到朴实的力量,村民教会了我乐观和坚强。”当被问及扶贫感想时,这个扎根村里的王宁说。
卓资县“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乌兰察布电业局“优秀驻村工作队员”“先进工作者”“优秀驻村工作队员”“脱贫攻坚先进工作者”,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先进工作者”“最美蒙电人”“驻村帮扶先进个人”这些荣誉,承载着一个青年人的奋进的力量。面向未来,王宁表示,他将和工作队继续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奋力启航乡村振兴,在希望的田野上铺展更新更美的画卷,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