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20-11-19 16:06
创新,撬动世界海拔最高特高压换流站建设支点
——海南±800千伏换流站业主项目部副经理王茂忠创新抓好工程建设管理纪事
中国电力新闻网通讯员 杜常见
银线飞迁送中原,高原挺立新地标。
11月17日,青海海南州共和县塔拉草滩上的草叶,虽然已失去了本底绿色,但仍惬意吸收着高原冬日的阳光照射。同这些草叶一样,该地方圆几公里地面上安装的数万件光伏设备也安静地享受着太阳辐射的热量,并将光能转化为强大的电流。而这些电流都不约而同汇集到不远处的枢纽站——海南±800千伏换流站。通过该站设备实现振流升压,将青海的清洁能源源源不断送往华中地区,真正实现了青海之光点亮中原的奇迹。
走进工程现场,已于7月15日投运的双极低端运行区域电气设备发出“嗡嗡嗡”声响,正将强大的电流安全送到河南。双极高端区域进入换流变集中安装和分系统调试阶段,各工种人员正加紧作业施工。从2019年3月主体工程开工建设以来,这项世界海拔最高的特高压换流站已到了最后的攻坚冲刺建设阶段。
“编框编篓,重在收口。”在现场,工程业主项目部副经理王茂忠仔细检查每一处施工内容,耐心叮嘱作业人员要做好工艺细节。而对现场参建人员来说,王茂忠脑子里似乎装有太多的创新“金点子”。这项工程建设以来,从有效克服高海拔、强辐射、缺氧、低气压等复杂施工环境考验,到有针对性破解高原地区特高压直流电网工程工艺质量提升“瓶颈”,再到科学施策让各项电气设备顺利通过运行考验,是他带领大家大胆创新,一路闯关,革新施工工法工艺,啃下了建设中的一个个“硬骨头”,打下了一场场“攻坚战”,撬动了世界海拔最高特高压换流站建设的支点。
注重设计创新,增强工程建设“含金量”
11月17日,该站运行人员国网青海检修公司董有森对双极低端水循环系统检查时,除了可以运用现场视频监控探头进行跟踪了解外,自己还可方便深入地下管沟,迅速完成对生活给水、工业给水以及消防水管的全面“体检”。
该站系国内首个以综合管沟的形式将全站生活给水、工业给水以及消防水管统一设置在管沟中的特高压换流站,管沟布置规整,便于巡查检修。“这样设计大大方便了我们后期运维检修,不至于出现一条水管沟输水遇堵时,需要对全部管道进行地面开挖‘问诊’。现在一个管沟将用水管道全部收纳,易于我们平时维修检修省事省时。”
工程建设伊始,多项唯一而独有的“标签”符号已烙印在该站头上——世界海拨最高特高压换流站、建设新时代特高压直流输电升级版样板工程和新开工“五直”工程首建工程。多种工程建设特征的汇集,决定了施工过程之难和工艺质量提升之艰。放大该站背后建设所有条件因子,高原二字几乎成为了所有建设难题的起因。高原条件下设备绝缘保护如何得到有效落实、高原特殊气候下混凝土浇筑如何得到质量提高、高原环境下各种基础工艺细节如何得到提升……
被赋予担任业主项目部副经理的重任后,这道沉甸甸的责任落在了王茂忠肩头。
从哪里撬开这一道道“拦路虎”?考验面前,他坚持采取通过优化工程整体设计,找到工程建设的科学捷径。工程筹备期间,他主动和设计院进行沟通,围绕影响工程关键施工路径和重大工序等环节,按照延续传统设计方案不采纳、不体现创新内容设计方案不采纳和无助于质量提升设计方案不采纳的思路,一一进行设计内容建模,一一进行“过滤”审核把关,认真分析设计环节,不断选择设计最佳方案。在现场档案房间,几乎每一卷设计图纸都能找到他和设计院交流沟通时留下的草图素材,一笔一划间都留下了他的智慧思考,一字一句中体现他对工程建设的创新思考。
“他山之石可攻玉” 。他还主动积极吸收和借鉴其它类似工程建设先进理念和成果,大胆将社会涌现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创意和新发明大胆融合设计中,做到设计创新理念贯穿工程设计全过程,增强了工程建设水平“含金量”。据统计,整个工程设计优化15处,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等8处,吸收新成果、新发明14处。优质的设计保证了工程质量过硬,不仅顺利使工程通过了各项施工转序前的质检检查,也安全顺利通过双极低端带电投运的“中考”。
“作为世界海拔最高特高压换流站,其建设难度会由以往建设难度的‘平滑线’突然变成一条‘陡峭线’,施工难度陡然增大不少。这迫使我们只有依靠创新来解决难题,高举创新大旗,用创新设计来攻克施工所遇挑战。”他说。
坚持施工创新,提升工艺质量“新渠道”
11月17日,漫步在该站各个区域,发现现场所有
基础浇筑表面光滑、平整,清洁、颜色一致,无明显气泡、无蜂窝、麻面,裂纹和露筋现象。屏柜、端子箱、控制柜等安装成列,屏柜屏面平整盘面误差<5mm,电缆标牌清晰、正确、齐全且字体一致……处处体现了精湛的施工工艺。而这一件件匠心之作,无一不来自王茂忠带领参建项目部实施的施工创新之举。
为提升施工质量,在他的倡导下,现场建立了以现场创新活动小组为核心、各施工项目部“劳模工作室”为创新单元的矩阵式创新组织体系。平常,根据工程现场特殊环境和建设特点,他积极组织技术骨干将主要精力用在攻克高原施工难点和质量提升突破点上。
他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创新管理例会,根据建设节点进度,细化出若干项施工难题和技术提升关键点,适时超前进行施工项目组织手段创新、作业方式创新和施工内容创新。为提升现场施工创新氛围,他还亲自制订了完善的相关工作制度和流程,让施工创新开展行之有法,组之有策。
该站现场风沙和温差大,采取现场施工的方式,电缆沟和围墙容易产生裂纹与龟裂,形成工程瑕疵。在他的创新组织下,工程现场创新活动小组通过多次创新实践,决定现场电缆沟和全站围墙完全采用工厂预制件。此举不仅解决现场蒸汽养护困难,节能、无污染、临时占地少,而且实体质量和外观完全达到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经实测围墙实体变形缝宽为25mm,与墙基础变形缝上下贯通,打胶顺直、弧度一致。
因地处高海拔地区,该站换流变套管与其他工程换流变套管相比,存在体积大、重量大、长度长特点,安装空间狭小,增加了吊装作业的风险。他与参建者一道创新施工技术,通过在套管顶部配置一套通用的金属固定装置和在套管底部配置一套通用的套箍,两者结合起来可以组成一种通用的套管吊装创新设备,可满足各种电压等级、各种尺寸的套管吊装工装,实现套管吊装作业的安全、方便、高效。
据统计,截止11月中旬,该站参建者共攻克涉及高原地区特高压直流电网工程电气设备绝缘保护、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提升、冬季施工增效、工程电网抗扰动能力和重要涉网设备的高原承受能力等技术难题9项,施工作业技术革新5项,取得6项群众性“小发明”……这些数据和创新硕果之花,不仅映照了工程实体的过硬质量,也掩映出王茂忠率领参建人员的艰辛创新之径。
注重管理创新,成为建设效益“倍增器”
11月17日,现场双极高端施工区域各工种人员正加紧作业,为年底工程整体建成投运进行最后的努力。探访现场,一种工程建成在望的喜悦在各个参建人员心里涤荡,也让每个人脸上都喜上眉梢。
看着工程各个区域在向施工“最后一公里”冲刺,正在现场查看施工情况的王茂忠心中似乎有很多感慨。建设以来所遇之各种困难,似乎变成了了一张张难忘片段在脑海里不断闪过。
无疑,这项工程是他从事电网建设工作以来,所遇施工难度最大、难题最多的工程,困难可谓接踵而至,考验可谓高频多发。从到现场后,他就暗暗下定决心:“不能让困难吓倒!”他通过创新建设管理手段和制度,加大建设资源精准性科学投入,提前预判困难和策划解决方案,搭建施工力量高效运转链条,不断激发现场参建人员战胜困难的信心,攻克了一道道建设难题,打赢了几十场施工攻坚任务“突击战”。从主体工程开工以来,创下了同类工程建设的多项施工新纪录。
2019年3月6日主体工程开工后,因换流变等主设备提资、消防系统升级等问题导致设计图纸提交严重滞后。针对可能出现的正值施工最佳时间却“人等图”现象,他提前策划,对换流变基础等工序采用过渡基础施工和优化设计的方法,以见缝插针的方式有序组织参建项目部进行施工作业,确保换流变基础及防火墙、阀厅彩板封闭和CAFS、换流变设备安装调试等项目高效推进,抢回了宝贵的施工时间。
2019年10月下旬至2020年2月20日,工程首创了跨度长达123天的国内特高压高原冬季施工纪录。在这期间,他坚持按照“精确审核、精准施策、精细组织”的方法,组织人员制定了详细的冬季施工专项方案,采取运用水暖锅炉、电暖气加热、热风炮、搭建暖棚等多种保温措施,全面保障了主控楼装饰装修、换流变广场、750kV GIS设备安装等工序施工进度和工艺质量,成功解决了高原高寒冬施难题。冬季施工完后,他是最后一批撤离现场人员之一,到家中已是2020年农历春节除夕。
2月29日复工后,为将疫情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他又是第一批返回现场人员。在现场,他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从防疫物资储备、人员返场隔离体检、施工现场三级隔离管控等各方面筑牢疫情防线,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安全有序推进工程建设管理。3月初至5月底,根据现场节点要求,他及时要求施工项目部增加施工力量投入,现场施工高峰期作业人员多达2300多人,坚决有力抢回了所耽搁的施工工期。在7月双极低端投运前,为提升土建和电气交叉作业阶段施工效率,避免施工资源内耗,他大胆对各个区域实施“网格化”建设管理,根据工序完成时间节点,倒排投入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剔除建设“干扰项”,合并同工“时间项”,让建设资源得以精确投入。
17日下午,又一台高端换流变运抵现场。“太好了,看着这些‘大家伙’安全运来了,心里担心的疙瘩越来越少了。”手拿着对讲机,王茂忠仔细安排换流变卸装环节。
工程现场大件电气设备多,大多是重大上百吨的设备,设备能否按期安全运输抵达现场也是工程能否实现按期建成的关键节点之一。针对设备运输对运输车辆及沿途运输道路状况要求极高的特点,他提前策划,建立了以业主项目部、属地供电公司、当地政府运政部门和大件运输公司等多方单位的大件运输协调解决机制,编制了详尽的大件运输方案和急转弯、桥梁、隧道单项应急预案。多次组织进行模拟运输,确保可操作性及时发现运输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派专人全程跟踪每次重要运输,在运输过程中严格控制车辆横向纵向加速度和保持行驶速度在6km/h之内。运输前严格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确保了大件设备运输安全顺利。自该站大件运输启动后,从没发生一起因设备运输滞后而造成工程误工的事例。
责任编辑:张媛媛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