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红河供电杨荆秋:把无声的爱给更多的孩子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

  中国电力新闻网讯 通讯员 刘慧萍 薛博 叶琳 报道 开学复课刚满一个月,学校的孩子们便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蒙自期路白苗族乡中心学校校长杨永书一早就给杨荆秋发来了孩子们六一活动的照片,看着一张张开心灿烂的笑脸,杨荆秋一边高兴,一边思忖着要抓紧时间,赶快完善苗岭希翼助学金、奖学金倡议书的内容。

  捐资助学18年,从起初每年捐助三四个孩子,到发动身边的同事朋友一起加入爱心大家庭,再到发起成立苗岭希翼助学金,云南电网公司员工杨荆秋的爱心之举,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从中受益。

  心中的牵挂

  杨荆秋的家乡在蒙自期路白乡莫别村,尽管刚到上小学的年纪他就跟随父亲到城里上学,但故乡的一点一滴却在他的心里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2年,杨荆秋回乡路过莫别小学,当他循着朗朗的读书声走进校园时,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当时下着雨,我看到有的孩子在教室里挽起了裤腿,地面很泥泞。他们就这样拿着书本,小手指着书本上的字,大声地朗读着。”眼前的一幕让杨荆秋揪心不已,回家的路上,他一直在想能为家乡的孩子们做些什么。

  这之后,杨荆秋偶然听到乡里给了学校一块地,但苦于没有经费建设,他便立即邀约3个朋友为学校建设筹资15万元,随后又四处奔走,最终为莫别小学建成了一座四层的教学楼。

  学校教学楼的问题解决后,杨荆秋又找到当地教育局,请他们帮忙联系贫困学生,每年捐助三四个孩子,每个学生每月帮助300至400元,这一善举,一做就是18年。

  2004年,杨荆秋考虑到山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太差,就自费购买了4000多元的课外书籍送到学校,2012年后他又陆续购买了价值18000多元的书籍送到学校,并用这些书建成了全乡5所小学里的第一个阅览室。

  “二爸来了”

  “二爸来了!”“是杨老师!”……刚到校门口,杨荆秋就被期路白中心学校的老师认出。

  一个月前,杨荆秋赶在开学前回了趟期路白乡,尽管春季学期受资助的学生情况他已知晓,但仍担心一些孩子因疫情上不了学,他要到孩子们的家里看看。

  在期路白中心学校,尽管老师们都知道杨荆秋是云南电网公司的员工,但很多教职人员仍喜欢称呼杨荆秋为“杨老师”,一来表示尊敬,二来把他当作榜样,而另一些熟悉杨荆秋的同乡晚辈们,则习惯叫他“二爸”(指叔父)。

  2019年杨荆秋筹资发起“苗岭希翼助学金”,同年10月,助学金扩大资助范围,面向整个期路白乡发放了第一批助学金,87名学习优秀、家庭贫困的学生获得了帮助。

  今年春季学期,蒙自期路白苗族乡中心学校通过前期走访,确定了30名学生接受苗岭希翼助学金的资助。校长杨永书介绍说:“春季学期原来确定的是26名学生,后期听各班级老师反映,又增加了4人,每个学生每学期给予500到1000元的资助。”

  自2019年苗岭希翼助学金行动计划开展以来,共计收到社会各界捐助款项十万余元,助学金的发放、使用都有专门的方案,当地教育局也对基金进行监管指导。

  对于杨荆秋来说,学校和当地教育机构对助学金的管理、发放和监督,他是放心的,每学期的资助、奖励对象也主要由熟悉学生情况的老师来确定。杨荆秋给自己定的主要任务是助学金的后续筹集和补给,只有资金到位了,给孩子们的资助才有保障。

  理想和现实

  在蒙自期路白苗族乡,于2018年3月建成的期路白中心学校无疑是全乡最漂亮的建筑。步入校园,操场宽阔、教室敞亮、宿舍整洁、食堂干净,眼前的景象让人很难与一所山区乡村学校联系在一起。

  然而,就是在这所有1300余名孩子就读的学校,来自建档立卡户家庭的学生就有629人,留守儿童达437人,一些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还有一些孩子甚至没有直系亲属监护。

  在杨永书看来,尽管学校不定期的给留守儿童过生日会,创造条件让孩子们跟父母视频,学校的老师也开展一些心理辅导,但总的情况并不乐观。针对学校目前的情况,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仍旧是刚需。

  在跟随杨荆秋开展实地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更多关于受资助孩子们的情况。

  今年11岁的女孩张娜是此次春季学期受资助的学生之一,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上小学五年级的她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患有严重的哮喘病,不能干重体力活,家里的2亩地全靠奶奶打理。在不上课的漫长假期里,这个喜欢上语文课的女孩说“假期就是种玉米。”尽管家里穷,奶奶王丽芬却认为,只要孙女愿意读书,打工也要供她上学。

  和张娜的家庭情况类似,今年11岁的胡成嘉,父母离异后,和三个兄弟姐妹一起跟着多病的爷爷奶奶和父亲生活。由于家里除了种地没有其它生活来源,懂事的她从小就承担起了干农活、干家务的担子,学习从来不让家人操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来自建档立卡户家庭的孩子杨雪娇,今年读六年级,她告诉我们:“现在穿上了漂亮的衣服,都离不开爱心人士的帮助,在这么漂亮的学校里上课曾经只是梦想,但现在梦想变成了现实。”

  在孩子们千差万别的家庭状况里,在让人惊讶和怜爱之余,伸出援助之手,尽全力为孩子们的成长助力,用杨荆秋的话来说,就是“坚守初心,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