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
中国电力新闻网通讯员 袁海凤
“0,0,7!”
“0,0,0!”
“清零!清零!”
连日来,除武汉、湖北和境外输入病例,全国多个省区市新增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人数连续传来好消息,有的地区确诊病例还实现“清零”。这些战“疫”数字,来之不易,背后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心血。
作为武汉战“疫”志愿者,中国电建水电五局女职工黄莉娜在抗击疫情的道路上,也用一组组数据记录下自己的战役“日记”。
闻令而动:一个下午,133张床位
方舱医院,是人类抗击传染病史上的创举。3月10日,武汉市16家方舱医院全部休舱。这是武汉保卫战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成果来自正面抗击病毒的医务人员,来自昼夜奋战的建设者,也来自默默无闻的武汉方舱医院志愿者。黄莉娜就是万千方舱志愿者中的一员。
2月5日,疫情“正嚣张”的时候,家住武汉的黄莉娜得知所在区的方舱医院现需要20名志愿者的消息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就报了名,并说服了拦着自己的母亲。做好防护措施后,她迅速奔赴方舱医院。到达现场后,黄莉娜和其他志愿者、工作人员,一起把拼接床板的材料、床垫、被子、床单、枕头等物资搬到屋内,并协助工作人员把床一张张安装好,两个人一组将床垫抬到床上,把被子、枕头装好,将床单、褥子铺好,然后细心地把上面的褶子抚平,摆整齐。经过一下午马不停蹄的紧张铺设,终于顺利完成了武汉新洲区“方舱医院”133张床位的布置工作。
现在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一天天好转,武汉方舱医院也终于“关门大吉”。但回想起参加武汉新洲区方舱医院志愿活动的事情,黄莉娜依然为自己能够为建设“方舱医院”出一份力感到激动。但激动中又有些不好意思,她说,“我就去帮了个小忙。再者,这也是一名党员、一名武汉人该做的。现在一宣传,大家都知道了,很多领导、同事、同学、朋友,甚至一些其他分局不认识的人也都给我发信息关心我,给我点赞,挺感动的,也觉得挺不好意思的,感觉没干啥事。”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不等待火炬,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能做的事情,不居功,同样令人敬佩。
排查采买:一天,484户居民
结束了方舱医院的志愿活动,黄莉娜紧接着报名做了社区志愿者。
黄莉娜所在的社区有一万多人,仅自己所住小区就有484户1千多人,工作任务特别重,而且特别琐碎:体温监测,入户排查,瓜果蔬菜、生鲜蛋奶肉购买,水电气缴费,药品购买……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是关乎百姓正常生活、关乎防疫工作落实的大事,何况是1千多百姓的事情堆积起来,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在落实“五个百分之百”工作目标,遏制疫情扩散的社区大排查中,黄莉娜跟随社区工作者刘姐,除了利用微信、QQ进行线上和电话联系外,还对线上未反馈和无法联系的居民,以及有确诊病例的单元,挨家挨户上门进行摸底排查。一天下来,黄莉娜不知道重复了多少句:“您好,有人在家么,我们是社区的服务人员”“现在您家里有几个人在家?”“家人身体怎么样?”“今天测了体温没有,数据是多少?”……说的口干舌燥,但是为了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排查,顾不得喝水,也不敢喝水。一是时间紧任务重,二是防护服不方便穿脱,三是为了节约防护服。一旦开始排查,她就只能趁吃饭的时间喝水,但有时候,下午两三点,晚上八九点钟才能吃上午饭和晚饭。一天下来,小腿肚子和指关节都有点发肿,回到家里坐下来就不想动,话也不想说。三天排查工作结束之后,黄莉娜又到小区疫情监控点进行值班,每天对来往车辆、出入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和检查登记。
但这些事情,对黄莉娜来说还不是最辛苦的。让她觉得最“头疼”的就是帮居民购买生活物资。因为社区封闭之后,居民生活保障需求由社区统一安排,由社区直接对接超市。每天,黄莉娜将超市蔬菜、水果、肉、蛋、奶、油、盐、酱、醋、茶及生活日用品的套餐表格发到微信群,并将居民选择的套餐和转款记录一一登记,然后提交给超市备货,第二天按表取货、发放。
为什么这件看似程序简单的采买工作让黄莉娜如此头疼呢?原来,她负责的小区有484户1千多人,基本上每天都要有采买任务,金额小到10元,大到几百元不等,每天采买的物资涉及多个种类。且小区有的住户家中只有老年人,不太会或者不会使用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只能上门登记,收款,送货。更麻烦的是,有些居民转钱了,没有备注清楚相关信息,就要挨个打电话或者发微信再落实一遍。有时候,登记时间已经截止了,但有些居民仍将购买的信息发过来,就要重新更改购物表,重新联系超市人员,再加货。对于居民不清楚的地方,还要一一解答,有时候折腾到晚上十一二点才能收工。另外,物资发放也是一个难题,有时候东西买回来了,为了避免人员聚集,要分批并保持安全距离领取,赶上采购数量多的时候,领取时间就会加长,居民就觉得增加了感染风险,难免会有情绪,说话也不太好听,但是她只能听着、忍着。有时候物品买回来又联系不到居民,就要一家家打电话通知,没人接的,就要挨个送到家门口。一天下来,黄莉娜不知道要买多少袋蔬果,也不知道要搬运多少斤肉和大米,印象最深的一天,光是买猪肉就买了170份,重达到1400斤,每一份都要分清楚。有次笔者晚上9点多联系黄莉娜,发现她还在外面发放物资。
民以食为天。一颗葱几头蒜,一桶油几斤米,1斤肉个个苹果……一粥一饭,一斤一两都关系着四百余户居民“吃饭”的大事,考验的都是社区和志愿者的责任心。正是有了黄莉娜这些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奔波劳碌,才让千万居家隔离的居民的正常生活有了保障。
耐心疏导:一月,10万个为什么
俗话说,百姓事,无小事,尤其是在当下,尤其是在武汉。
“家里天然气没了,不能做饭。”
“不着急,我会在群里通知,统一收取燃气卡,我们工作人员去燃气公司给你们缴费。”
“我们宝宝没奶粉了。”
“不着急,小区里面好像有卖奶粉的,我给你联系下。”
“小区封了,我们怎么买菜?”“精肉套餐有没有?我都预订3天了。”“这次来的爱心蔬菜为什么没有我们的?”“什么时候能解除社区封锁?”……
在1个月的社区志愿服务中,黄莉娜切切实实地体会到了社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性质,每天除了值班、采买物资等工作,黄莉娜还成了小区的免费“客服”,负责解答居民的“十万个为什么”,而且要有问必答。不论多晚看到消息,她都会回复。每次晚上休息前,还会提前在群里告知,让居民了解她的动态,避免造成故意不回复消息的误会。
黄莉娜说,这些问题虽然多,但事情解决完就没事了。最棘手的是疏解居民的负面情绪,让居民保持一个健康乐观的心态。武汉已经封城快2个月了,黄莉娜所在的小区也有感染人员,小区也封闭了。眼看全国其他地区复工复产,居民心理难免焦急,看问题时难免偏激。例如社区在接收爱心菜后,要对蔬菜进行分门别类和数量统计,然后根据辖区居民数量分发蔬菜。每次分发的蔬菜不能全部覆盖辖区居民,社区会优先考虑老弱病残家庭经济困难的居民,并进行公示;其他的居民就分批次发放,这次来的爱心蔬菜可能只能发给1、2单元的居民,下次来的可能就会发给3、4单元的居民,确保大家尽量都能领取到爱心物资。但是有的居民不理解,觉得社区“厚此薄彼”,有失公允,在群里发牢骚。有时候因商品缺货,导致发放延迟,居民也不开心,觉得志愿者不尽心,认为“不就是买个菜买个米吗?”。还有少数人觉得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的辛苦,都是他们该做的,该受的。对这些人,黄莉娜和社区工作者都会耐心解释,摆事实、讲道理,尽量消除误会。
“看到那些无理又伤人的话,你不生气吗?”
“说实话,有时候真的挺生气。人心都是肉长的,受了委屈心里真的不好受,再加上本来工作就很累了。有次,有个居民的话实在太难听了,就把一个社区的一位女同志气哭了。但哭过之后,还是红着眼眶在微信上耐着性子给居民解释。”
“为什么不直接‘怼’回去?”
“我们的身份在这,不能‘火上浇油’,首先得想办法安抚居民的情绪。”黄莉娜说,“疫情当下,大家都不容易,再者,有些人可能表达方式有问题,就是发下牢骚,排解下。”
“心里有委屈了就只能忍着吗?”
“是呀。如果针尖对麦芒,有可能刺激到居民敏感的神经,导致过激言论甚至过激行为,就有可能影响社区稳定。”“而且那些是少数,很多人都还是理解我们的。拿菜的时候,一直跟我们说谢谢。”黄莉娜欣慰又开心地说,“听到那句‘谢谢’,心里就不觉得委屈了。”
如黄莉娜一样奋战在“疫”线的铿锵玫瑰,她们以柔肩担起重任,巾帼不让须眉的样子的很美,但是有时,她们也真的很难。她们有的也才二十出头,自己也还是个孩子,也父母眼里的“小公主”和“心头宝”。但是,穿上了网格员和志愿者的“战袍”,再多的委屈只能往自己肚里咽,锻炼了前一秒还独自哭泣,后一秒就微笑服务的“变脸”技能,让人尊敬,又让人心疼。
无论是测体温、采买物品、发放物资;还是担当监测员、采购员、客服……重复的工作,多变的角色,不变的是黄莉娜为民服务的初心和见“疫”勇为的担当。今年“三八节”前后,她因为在疫情防控中的突出表现,荣获四川省“‘同心战疫’最美女职工”称号。
危难困住了一座城,但困不住人们战胜病毒的决心。时间的刻度,记录战“疫”的脚步;平凡人的“微光”,映照人间“大爱”。在武汉,在全国各地,亿万和黄莉娜一样的普通人选择以坚强面对风暴,汇聚点滴的力量,透出震慑人心的星芒,以照彻长空之势驱散一切阴霾,点亮黎明的曙光。
黄莉娜(左四)和她的“战友”
黄莉娜搬运帮小区居民买的水果和蔬菜
黄莉娜搬运分发采买的物资
黄莉娜在对出入居民测量体温
黄莉娜在方舱医院作志愿者
黄莉娜挨家挨户上门统计信息
黄莉娜分发购买的大米
责任编辑:张媛媛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