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科技装备

“AI+煤炭”成第十九届榆林煤博会新亮点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9-19 17:29

徐刚

  9月14日,“2025AI中国矿山安全大模型技术应用高端学术会议”于第十九届榆林国际煤博会期间同步举行。作为国家"人工智能+能源"政策发布后首个聚焦“AI+煤炭”行业的实践会议,来自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学会等政企学研多方代表齐聚,从政策解读、技术突破到实践落地,全方位探讨AI大模型技术在矿山安全生产、效率提升中的创新应用与实施路径。

  作为本次会议的重磅成果,AI中国发展联盟能源运营中心也在当天正式揭牌。

  政策需求同频共振,AI成矿山安全“关键变量”

  此次会议既是对煤博会"高端能化、低碳发展、氢启未来" 主题的深化,更直面行业痛点——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地质条件复杂化,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亟待AI技术破局。

  “矿山安全是煤炭行业的生命线,AI大模型正成为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核心力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孙守仁在致辞中强调。他指出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肩负着能源安全“压舱石”与国民经济“稳定器”的双重使命,必须通过“六注重五加强”推动物资装备与现代物流创新,尤其要加强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培育。

  干货满场,勾勒AI赋能矿山安全应用路径

  现场,多位来自科研单位与头部企业的嘉宾发表主旨演讲。既有政策解读、技术突破,也有落地实践,观点鲜明,多维度解读大模型重塑矿山智能化。

  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张建明从新质生产力培育视角看当前煤矿智能化发展。指出煤矿智能化是培育煤炭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但仍亟需破解包括掘进装备尚未实现掘支平行作业、露天矿无人驾驶仍处试验阶段、智能化运维和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等在内的三大难题。

  涉及技术落地实践分享方面,中国煤科天玛智控南柄飞博士则以“AI赋能智能开采”为案例,介绍天玛智控推出的“无人机+AI”解决方案使采空区探测效率提升2-5倍,残矿回收率提升5%-30%,年运维成本降低10%。北京智谱解决方案总监辛亦维博士、山东云鼎科技人工智能产品总监刘辛等专家分别从“矿山安全大模型技术路径”“大模型助力矿山建设”等角度,分享了多个从实验室到井下的真实案例。在贵州兴矿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开鹏关于“前置+后置尾气净化技术”分享中,提到该企业在海南大岭矿通过实施"源网荷储" 一体化模式,成功实现可再生能源占比超 30%,年均减碳3260吨,为矿山绿色发展提供新方案。

  作为活动主办方之一,AI 中国发展联盟发起人、秘书长文远东则从煤炭企业为何亟待建立并更新“AI 思维”谈起,通过详解“AI+煤炭”全链路应用场景,让技术落地路径更为清晰。

  直击痛点,共探“AI+煤炭”破局之道

  主旨演讲过后,一场聚焦行业核心的“AI+煤炭融合发展新未来”主题论坛随即开启。五位跨领域专家,从政策落地、技术适配、区域实践、生态构建四大维度展开深度对话。

  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吴志指出,当前煤炭智能化转型面临三大挑战:标准不统一导致数据互通难资金投入不均使中小煤矿难以承担高端AI技术成本技术适配性不足造成实验室技术与井下复杂条件脱节。

  清华智谱AI解决方案总监辛亦维提出“小样本学习+数字孪生”解决方案,通过少量真实井下数据训练模型,结合数字孪生模拟复杂场景,降低数据依赖,提升预警准确率。

  科大讯飞陕西公司副总经理史培雷表示,他们目前推出的“离线语音指令系统”,可解决井下噪音大、信号弱环境下的操作难题,该技术已在全国多省煤炭设备上应用。

  作为深耕一线的矿企代表,贵州兴矿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登茜介绍,针对西南地区煤矿地质复杂、煤层薄的特点,兴矿能探索出“轻量化智能方案”——不盲目追求高端设备,而是通过“AI+现有设备改造”,实现采煤机自适应调速、井下简易巡检机器人部署,既控制成本,又能适配复杂地质,为中小矿企智能化提供了“可负担、易落地”的参考样本。

  论坛最后,AI 中国发展联盟副秘书长张倩围绕生态构建给出答案。联盟将以“产业需求牵引”为核心,搭建三大平台一是“场景对接平台”,收集矿企真实需求,匹配AI技术团队二是“成果验证平台”,在榆林等示范区建立试点,验证技术可行性三是“人才培养平台”,开设“AI + 煤炭”定向课程,破解复合型人才缺口。

  从“可选”到“必选”,AI+煤炭加速跑

  “政策为纲,技术为钥,实践为基。”无论是政策层面的“2027年示范项目目标”,还是技术层面的“小样本学习、语音交互”,亦或是实践层面的“区域化方案、生态共建”,都指向一个结论:煤矿智能化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答题”。

  本次“2025AI中国矿山安全大模型技术应用高端学术会议”从演讲到论坛,与会者也在当天形成一致共识AI正从煤炭行业的“单点应用”走向“全域赋能”,从“技术探索”迈向“产业深耕”。正如孙守仁副会长所说,“期待以此次会议为起点,让AI成为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责任编辑:闫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