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8-08 17:42
华轩
2024年,内蒙古新能源领域迎来里程碑时刻——累计装机规模突破1.35亿千瓦,首次超越火电装机量,其新能源总装机、新增装机、发电量等多项核心指标稳居全国首位。实际上,攻克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随机性与波动性,充分释放内蒙古的新能源优势……一直是该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必须面对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7月31日,以“共铸高质量 智赢高价值”为主题的“2025华为中国数字能源创新峰会暨智能光伏运维大会”在呼和浩特成功举办,旨在推动内蒙古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构网型技术筑基:从“电力提供者”到“电网支撑者”
内蒙古“沙戈荒”大基地虽坐拥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却因地处偏远面临多重挑战:送端系统网架薄弱、电力消纳难度大、外送通道及调峰资源有限、配套电网规划建设滞后。破解这些难题,技术创新成为关键。
近年来,国家及内蒙古层面相继出台政策鼓励新能源项目配建构网型储能,推动储能电站应用范围持续扩大。作为长期主义的践行者,华为已助力客户打造多个构网型储能标杆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推出全球首个构网型光储解决方案——FusionSolar9.0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光储解决方案,为“沙戈荒”等弱电网地区电站的高可靠性运行提供了核心保障。
华为数字能源智能光伏产品线总裁周涛介绍,该解决方案实现了三大突破性升级:从储能构网升级到光储构网,从发电侧构网升级到发输配用全场景构网,从站点可视可管升级到“端—边—云”全链路智能化、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管理。
华为数字能源智能光伏产品线总裁周涛。
这一升级让新能源系统首次具备“同步发电机级”电网支撑能力,彻底打破传统光储“跟网型电源”的依附属性。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六大关键能力:短路电流支撑、虚拟惯量支撑、宽频振荡抑制、快速一次调频、分钟级黑启动和无缝并离网切换,重新定义了构网型光储系统的黄金标准。
不止于技术创新,华为在全国首批构网型系列国标的制定中充分发挥成功实践经验,参与2300余项测试方案的设计,其技术指标(如惯量常数、多机并联能力)超越国际标准,反向推动全球构网型装备测试体系建立。
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谢小平指出,新能源作为未来主力电源,光储一体化是改善其间歇性、波动性的关键措施,而技术创新、高质量设备、数字化应用则是实现电站长生命周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谢小平。
AI全链路赋能:极端环境下的高效运维
内蒙古“沙戈荒”大型风光基地建设面临严峻考验:沙漠地区频发的沙尘暴、剧烈的极端温差,对光伏设备稳定性构成极大挑战。对此,华为以AI技术为核心,构建全生命周期风险防控体系。
华为数字能源打造的FusionSolar Agent光储智能体,通过“端边云协同”模式实现电站运维少人化、无人化。借助AI“精准光功率”预测,智能化动态调整光储策略,将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转化为稳定功率输出,助力客户实现收益最大化。
在安全体系构建上,华为采取多维出击策略:华为储能智能健康卫士基于高精度数据采样和十多种AI机理模型,每天处理超亿次数据,能够实现24h在线诊断,精准识别30余种安全风险,并提前1-7天进行风险预警,实现系统级全方位评估,筑牢储能电站安全防线。
大会期间,华为发布《储能电站运行与维护手册》,提出“AI+数字孪生”驱动的下一代运维体系,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蒙能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新能源基地先导工程1000兆瓦光伏项目已经成为数智化运维的典范。该项目搭载3334台华为智能组串式逆变器,具备IP66防护等级与智能反转除尘功能,可在-30摄氏度至60摄氏度区间稳定运行,大幅降低人工维护负担;华为智能IV+CV诊断技术能在15分钟内完成100兆瓦电站的故障定位,显著提升运维效率,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蒙能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新能源基地先导工程1000MW光伏项目。
绿电与算力的协同:“东数西算”的“内蒙古方案”
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枢纽,内蒙古凭借横跨“三北”的区位优势与富集的风光资源,成为绿电算力的标杆。2025年第一季度,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用电12.2亿千瓦时,绿电占比高达84.57%,领跑全国。
乌兰察布中金数据低碳算力基地是全国首个数据中心绿电直连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该项目应用500台华为UPS,以三级安全设计提升供电可靠性。通过整合风光发电、储能调节与负荷响应资源,实现绿电供应与算力需求动态匹配,解决了新能源不稳定与算力高可靠的矛盾,为“以电定算”“以算调电”模式提供保障。
华为数字能源数据中心能源领域总裁尧权表示,华为数据中心能源围绕“安全可靠、弹性敏捷、绿色低碳”三大核心建设原则,提供面向智算时代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助力客户、伙伴构筑高质量算力底座,筑牢数据中心安全基石,让数字世界坚定运行。
华为数字能源数据中心能源领域总裁尧权。
新能源与交通的融合:重卡超充网络的突破
作为资源大省,内蒙古矿山开采、物流运输领域燃油重卡保有量庞大,能源结构转型迫在眉睫。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政策支持内蒙古推广新能源运输工具,为纯电重卡等发展提供助力。
巴彦淖尔市到乌海市全长350公里的重卡超充项目——乌海—甘其毛都口岸干线运输通道内蒙古交通集团重卡超充项目,是这一政策落地的典型案例。内蒙古交通集团在4对服务区建设68个重卡充电车位、34台720千瓦液冷主机及68台快充终端,依托华为全液冷超充技术,打破了煤炭运输场地和电力约束。
乌海—甘其毛都口岸干线运输通道 内蒙古交通集团重卡超充项目
华为数字能源智能充电网络全球业务副总裁彭鹏表示,华为正携手伙伴攻克大功率充电与散热难题,协同车企加速兆瓦超充车型上市发布,加速构建电网友好型的高质量兆瓦超充网络,促进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两大战略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
华为数字能源智能充电网络全球业务副总裁彭鹏。
政策与实践共振:充分释放内蒙古新能源优势
2025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等政策密集出台,为新能源产业注入强劲动力,推动产业迈向全面市场化、加速科技创新。
从“绿电心脏”到“算力引擎”再到“超充动脉”,内蒙古与华为联手打造的“光储充”多元应用场景,以绿色发展为底色、以创新为根基,生动诠释了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通过技术创新与场景化融合,华为数字能源不仅解决了“沙戈荒”开发、数据中心绿电应用等实际难题,更形成“技术—场景—生态”闭环模式。
这一实践不仅为地方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标杆,更标志着全球能源转型进入智能化、协同化的新阶段——以长期主义为指引,以技术创新为引擎,新能源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变革的核心力量。
责任编辑:杨娜